Page 389 - 第九版神经病学
P. 389

第十六章脊髓疾病  379

       【治疗】
       病因治疗,如抗感染或抗结核治疗等 。 弥漫型或脑脊液细胞明显增多者,不宜手术,可选用肾上
腺皮质激素、血管扩张药、 B 族维生素等药物治疗 。褒肿型可行囊 肿摘除术 。

第四节脊髓空洞症

       脊髓空洞症 (syringomyelia) 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脊髓疾病,病变多位于颈髓,亦可累及延髓,称为延                                                                       VTEqi
髓空洞症 (syringobulbia) 。 脊髓空洞症与延髓空洞症可单独发生或并发,典型临床表现为节段性分离
性感觉障碍、病变节段支配区肌萎缩及营养障碍等 。

       [病因及发病机制】
       原因未明,多数学者认为脊(延)髓空洞症不是一种单独病因所引起的一种独立疾病,而是多种
致病因素所致的综合征 。

     1. 先天性发育异常 本病常合并小脑扁桃体下茹、脊柱裂、脑积水、颈肋 、 弓形足等畸形,故认为

脊髓空洞症是脊髓先天性发育异常 。 有人认为是由于胚胎期脊髓神经管闭合不全或脊髓内先天性神
经胶质增生导致脊髓中心变性所致 。

     2. 脑脊液动力学异常 颈枕区先天性异常影响脑脊液自第四脑室进入蛛网膜下腔,脑室压力搏

动性增高,不断冲击脊髓中央管使之逐渐扩大,导致与中央管相通的交通型脊髓空洞症 。

     3. 血液循环异 常 认为脊髓血管畸形、脊髓损 伤 、脊髓炎伴中央管软化扩张及蛛网膜炎等引起

脊髓血液循环异常,产生脊髓缺血、坏死、液化形成空洞 。
       【病理】
       脊髓外形呈梭形膨大或萎缩变细,基本病变是空洞形成和胶质增生 。 空洞壁不规则,由环形排列

的胶质细胞及纤维组成 。 空洞内的清亮液体成分与脑脊液相似,若为黄色液体提示蛋白含量增高 。
空洞由颈髓向胸髓或延髓扩展常见,腰髓空洞较少见,偶有多发空洞互不相通 。 病变多首先侵犯灰质
前连合,对称或不对称的向后角和前角扩展 。 延髓空洞多呈单侧纵裂状,可累及内侧丘系交叉纤维 、
舌下神经核及迷走神经核 。 陈旧性空洞可见周围胶质增生形成 1 -2mm 厚致密囊壁,空洞周围有时
可见管壁异常透明变性的血管 。

       【临床分型】
       根据 Barnett 的分型,临床上可将脊髓空洞症分为四型:

     1. 脊髓空洞伴第四脑室正中孔堵塞和中央管扩大 合并 I 型 Chiari 畸形或由后颅窝襄肿、肿

瘤、蛛网膜炎等所致第四脑室正中孔阻塞 。

     2. 特发性脊髓空洞症 。
     3. 继发性沓髓空洞症 脊髓肿瘤、外伤、脊髓蛛网膜炎和硬脊膜炎所致 。
     4. 单纯性脊髓积水或伴脑积水 。

       [临床表现]
       发病年龄多在 20-30 岁 , 偶可发生于儿童或成年以后,男女之比约为 3: 1 。 隐匿起病,进展缓慢,
病程数月至 40 年不等,因空涧大小和累及脊髓的位置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主要症状如下:

     1. 感觉障碍 以感觉障碍为首发症状的居多 。 最早症状常为相应支配区自发性疼痛,继而出现

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表现为单侧或双侧的手部、臂部或一部分颈部、胸部的痛温觉丧失,典型呈短
上衣样分布,而触觉及深感觉相对正常 。 如向上累及 三 叉神经脊束核,可造成面部分离性感觉障碍,
即痛、温觉缺失而触觉保存 。 晚期脊髓后索及脊髓乒脑侧束被累及,造成空洞水平以下各种传导束型
感觉障碍 。

     2. 运动障碍 前角细胞受累出现相应节段支配区域肌无力、肌萎缩、肌束颤动、肌张力减低、腿

反射减退或缺失,颈膨大区空洞致双手肌肉明显萎缩,呈"鹰爪"样 。 空洞发展至晚期可出现病变水
   384   385   386   387   388   389   390   391   392   393   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