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84 - 第九版神经病学
P. 384
374 第十六章沓髓疾病
(5) 急性硬脊膜外脓肿:临床表现与急性脊髓炎相似,但有化脓性病灶及感染病史,病变部位有
压痛,椎管有梗阻现象,外周血及脑脊液白细胞增高,脑脊液蛋白含量明显升高, MRI 可帮助诊断 。
(6)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肢体呈弛缓性瘫痪,末梢型感觉障碍,可伴脑神经损害,
括约肌功能障碍少见,即使出现一般也在急性期数天至 1 周内恢复 。
(7) 人类 T 淋巴细胞病毒 1 型相关脊髓病 (HTLV-1 associated myelopathy, HAM) : 是人类 T 淋巴
细胞 1 型病毒慢性感染所致的免疫异常相关的脊髓病变,以缓慢进行性截瘫为临床特征 。
【治疗】
急性脊髓炎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精心护理,早期康复训练对预后也十分重要 。
1. 一般治疗 加强护理,防治各种并发症是保证功能恢复的前提 。
(1) 高颈段脊髓炎有呼吸困难者应及时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选用有效抗生素来控制感染,必
要时气管切开行人工辅助呼吸 。
(2) 排尿障碍者应保留无菌导尿管,每 4 ~6 小时放开引流管 1 次 。 当膀胱功能恢复,残余尿量
少千 100ml 时不再导尿,以防膀胱挛缩,体积缩小 。
(3) 保持皮肤清洁,按时翻身、拍背、吸痰,易受压部位加用气垫或软垫以防发生压疮 。 皮肤发红
部位可用 10% 乙醇或温水轻揉,并涂以 3.5% 安息香酐,有溃疡形成者应及时换药,应用压疮贴膜 。
2. 药物治疗
(1) 皮质类固醇激素:急性期,可采用大剂量甲泼尼龙短程冲击疗法, 500 ~ 1000mg 静脉滴注,每
日 1 次,连用 3 ~5 天,有可能控制病情进展,也可用地塞米松 10 ~20mg 静脉滴 注,每日 1 次, 7 ~ 14 天
为 一疗程 。 使用上述药物后改用泼尼松口服,按每公斤体重 1mg 或成人每日剂量 60mg, 维持 4 ~6 周
逐渐减量停药 。
(2)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每日用量可按 0. 4g/kg 计算,成人每次用量 一 般 20g 左右,静脉滴注,每
日 1 次,连用 3 ~5 天为一疗程 。
(3) 维生素 B 族:有助千神经功能的恢复 。 常用维生素 Br 100mg, 肌内注射;维生素 B12 500 ~
1000μ,g, 肌内注射或静脉给药,每天 1 ~2 次 。
(4) 抗生素:根据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及时治疗呼吸道和泌尿系统感染,以
免加重病情 。 抗病毒可用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等 。
(5) 其他:在急性期可选用血管扩张药,如烟酸、尼莫地平 。 神经营养药,如 三 磷酸腺昔、胞磷胆
碱,疗效未确定 。 双下肢痉挛者可服用巴氯芬 5 ~ 10mg, 每天 2 ~3 次 。
3. 康复治疗 早期应将瘫痪肢体保持功能位,防止肢体、关节痉挛和关节挛缩,促进肌力恢复,
并进行被动、主动锻炼和局部肢体按摩 。
【预后】
预后取决于脊髓急性损害程度及并发症情况 。 如无严重并发症,多于 3 ~ 6 个月内基本恢复,生
活自理 。 完全性截瘫 6 个月后肌电图仍为失神经改变、 MRI 显示髓内广泛信号改变、病变范围累及脊
髓节段多且弥漫者预后不良 。 合并泌尿系统感染、压疮、肺部感染常影响恢复,遗留后遗症 。 急性上
升性脊髓炎和高颈段脊髓炎预后差,短期内可死千呼吸循环衰竭 。
第二节脊髓压迫症
脊髓压迫症 (compressive myelopathy) 是一组椎管内或椎骨占位性病变所引起的脊髓受压综合征,
随病变进展出现脊髓半切综合征、横贯性损害及椎管梗阻,脊神经根和血管可不同程度受累 。
【病因及发病机制]
1. 病因
五 (1) 肿瘤:常见,约占本病的 1/3 以上,绝大多数起源于脊髓组织及邻近结构 。 位于髓外硬膜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