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88 - 第九版神经病学
P. 388
378 第十六章脊髓疾病
【预后】
脊髓压迫症预后的影响因素很多,如病变性质、脊髓受损程度及治疗时机等 。 髓外硬膜内肿瘤多
为良性,手术彻底切除预后良好;髓内肿瘤预后较差 。 通常受压时间愈短,脊髓功能损害越小,越可能
恢复 。 急性脊髓压迫因不能充分发挥代偿功能,预后较差 。
第三节 脊髓蛛网膜炎
脊髓蛛网膜炎 (spinal arachnoiditis) 是因蛛网膜增厚与脊髓、脊神经根粘连,或形成襄肿阻塞脊髓
腔导致脊髓功能障碍的疾病 。
【病因与发病机制】
1. 感染性 可原发于脊柱结核、硬膜外脓肿和脑膜炎等,也可继发于流感、伤寒、产褥感染等 。
2. 外伤性脊髓损伤、反复腰穿等,可产生脊髓、软脊膜、蛛网膜和硬脊膜不同程度的撕裂、出
血,导致蛛网膜增厚与脊髓粘连或形成襄肿 。
3. 化学性 鞘内注射药物或脊髓造影所用的殡油刺激所致 。
4. 其他 如脊髓空洞症、脊髓肿瘤、椎间盘突出、脊柱先天畸形等 。
【病理】
病变以胸、腰段多见 。 蛛网膜呈乳白色、混浊、不规则增厚,或为瘢痕组织,可与脊髓、软脊膜、神
经根和血管发生粘连并伴有血管增生 。 仅累及 1 -2 个节段为局限性;多个节段呈散在分布为弥漫
型;如粘连累及增厚的蛛网膜形成襄肿则为襄肿型 。
【临床表现]
多为慢性起病,逐渐进展,少数可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 因累及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可为
单发或多发的神经根痛,感觉障碍多双侧不对称,常呈神经根型、节段型或斑块状不规则分布 。 运动
障碍为不对称的单瘫、截瘫或四肢瘫 。 局限型症状常较轻,弥漫型则较重,襄肿型脊髓蛛网膜炎与脊
髓肿瘤的临床表现相似 。 病程可有缓解或加剧 。
【辅助检查】
1. 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初压较低,弥漫型和袭肿型可导致椎管完全阻塞 。 脑脊液呈淡黄色,淋
巴细胞数接近正常而蛋白显著增高,甚至脑脊液流出后可自动凝固,呈 Froin 征 。
2. 稚管造影 可见椎管腔呈不规则狭窄,碟油呈点滴状或串珠状分布,埏肿型则表现为杯口状
缺损 。
3. MRI 能明确襄肿性质部位、大小,并能了解病灶对周围重要组织的损害情况 。
[诊断及鉴别诊断】
1. 诊断 根据慢性起病,既往病史,临床症状的多样性,体征一般不对称,病程有波动,腰穿及造
影结果分析可作出诊断 。
2. 鉴别诊断
(1) 脊髓肿瘤:起病缓慢,有进行性脊髓受压症状,并与受压的脊髓节段相对应 。 脑脊液有时呈
淡黄色, MRI 增强扫描及椎管造影有助鉴别 。 但囊肿型脊髓蛛网膜炎与脊髓外硬膜内肿瘤在术前不
易鉴别 。
(2) 颈椎间盘突出:多见于中、老年人,单侧或双侧上肢根性疼痛常见,手或前臂可有轻度的肌萎
缩及病理反射 。 脑脊液蛋白正常或轻度增高,细胞数正常 。 颈椎平片可见病变椎间隙狭窄,颈椎生理
弯曲消失 。 MRI 可见颈椎间盘突出、椎间孔狭窄 。
(3) 多发性硬化:通常为亚急性起病多呈缓解和复发病程,有两处或多处病变的体征,头颅 CT 、
MRI 提示脑白质、脑干和小脑等多处病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