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81 - 第九版神经病学
P. 381
第十六章脊髓疾病
概述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脑干向下延伸的部分,上端千枕骨大孔水平与延髓相
接,下端至第 1 腰椎下缘形成脊髓圆锥 。 脊髓自上而下分为 31 个节段发出 31 对脊神经,包括颈 (C)
神经 8 对、胸 (T) 神经 12 对、腰 (L) 神经 5 对、祗 (s) 神经 5 对、尾 (Co) 神经 1 对 。 脊髓呈前后稍扁的
圆柱形,全长粗细不等,有颈膨大 (Cs -飞)和腰膨大 (L, - S2) 两个膨大部,分别发出支配上肢及下肢
的神经根 。 脊髓内部由灰质和白质组成,分别含有大量神经细胞核团和上下行传导束,为各种运动和
感觉的初级中枢和重要的反射中枢 。 脊髓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详见第二章第一节 。
【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主要为运动障碍、感觉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及其他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前两者对脊髓病变水平
的定位很有帮助 。
1. 不完全性音髓损害 根据损害的部位,如前角、后角、中央管附近、侧角、前索、后索、侧索等,
出现不同的症状和体征;脊髓半侧损害可引起脊髓半切综合征 (Brown-Sequard syndrome) , 表现为受损
平面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深感觉障碍及对侧痛温觉障碍,详见第 二章第一节 。
2. 脊髓横贯性损害 在受累节段以下双侧上运动神经元瘫痪、感觉全部缺失、括约肌功能障碍 。
严重横贯性损害急性期呈现脊髓休克 (spinal shock) , 表现为周围性瘫痪, 一 般持续 2 -4 周后,反射活
动逐渐恢复,转变为中枢性瘫痪 。 判定脊髓横贯性损害平面主要依据感觉障碍平面、反射改变及节段
性症状,如根痛或根性分布感觉障碍、节段性肌萎缩、健反射缺失等 。 高颈段、颈膨大、胸段、腰膨大、
脊髓圆锥各脊髓节段和马尾损害分别有不同的症状和体征,详见第二章第一节 。
[脊髓疾病的定性】
各种脊髓疾病所引起的脊髓损害常具有特殊的好发部位,因此,确定了病变在脊髓横断面上的位
置及其所在解剖层次以后,就可以大体上推测出病变的性质,再通过临床的特殊检查及实验室检查便
可确立病因诊断 。
1. 从病变所在脊髓横断面上的位置来判断
(1) 后根:神经纤维瘤、神经根炎(带状疤疹)、椎间盘后突、继发性椎管狭窄 。
(2) 后根及后索:脊髓肿瘤、脊髓捞、多发性硬化、脊髓血管性病变 。
(3) 后索、脊髓小脑束及侧索:遗传性共济失调症 。
(4) 后索及侧索:亚急性联合变性、结核性脊膜脊髓炎 。
(5) 侧索及前角:肌萎缩侧索硬化、后纵韧带骨化、颈椎病 。
(6) 前角及前根:脊髓灰质炎、流行性乙型脑脊髓炎、脊髓前动脉综合征 。
(7) 脊髓中央灰质及前角:脊髓空洞症、脊髓血肿、脊髓过伸性损伤、髓内肿瘤 。
(8) 脊髓半切:脊髓髓外肿瘤、脊髓损伤、脊柱结核 。
(9) 脊髓横切:脊髓外伤、横贯性脊髓炎、脊髓压迫症晚期、硬脊膜外脓肿、转移癌、结核等 。
2. 从病变所在的解剖层次上来判断
(1) 髓内病变:脊髓炎、脊髓血管病、血管畸形、代谢或维生素缺乏导致的脊髓病变、脊髓空洞症、
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血管网织细胞瘤 。
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