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71 - 第九版神经病学
P. 371
第十五章 瘢 病 361
表 15-5 癫病发作与假性癫病发作的鉴别
特点 癫病发作 假性癫病发作
发作场合 任何情况下
发作特点 突然刻板发 作 有精神诱因及有人在场
发 作形式多样, 有 强烈自我表现,如闭
眼位 上脸抬起、眼球上窜或向 一侧偏转 眼、哭叫、手足抽 动 和过度换 气等
面色和黏膜 发组 眼脸紧闭、眼球乱动
瞳孔 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苍白或发 红
对抗被动运动 不能 正常、对光反射存在
摔伤、舌咬伤、尿失禁 可有 可以
持续 时间及终止方式 约 1 -2 分钟,自行停止 无
锥体束征 Babinski 征常(+) 可长达数小时、需安慰及 暗不
(-)
3. 发作性睡病 (narcolepsy) 可引起意识丧失和猝倒,易误诊为癫病 。 根据突然发作的不可
抑制的睡眠、睡眠瘫痪、入睡前幻觉及猝倒症四联征可鉴别 。
4. 基底动脉型偏头痛 因意识障碍应与失神发作鉴别,但其发生缓慢,程度较轻,意识丧失前常有
梦样感觉;偏头痛为双侧,多伴有眩晕、共济失调、双眼视物模糊或眼球运动障碍,脑电图可有枕区棘波 。
5.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TIA) TIA 多 见 千老年人,常有动脉 硬化 、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病
史, 临 床症状多为 缺 失症状(感觉 丧失或减退 、肢体瘫痪)、肢体抽 动 不规则,也无头部和颈部的 转动 ,
症状常持续 15 分钟到数小时,脑电图无明显病性放电;而癫痛见于任何年龄,以青少年为多,前述危
险因素不突出,癫病多为刺激症状(感觉异常、肢体抽搞),发作持续时间多为数分钟,极少超过半小
时,脑电图上多有病性放电 。
6. 低血糖症 血糖水平低于 2mmoVL 时可产生局部癫痛样抽动或四肢强直发作,伴意识丧失,
常见于胰岛 p 细胞瘤或长期服降糖药的 2 型糖尿病患者,病史有助于诊断 。
第三节癫病的治疗
目前癫痛治疗仍以药物治疗为主,药物治疗应达到 三个目的:控制发作或最大限度地减少发作次 。 切iiT
数;长期治疗无明显不良反应;使患者保持或恢复其原有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状态 。 近年来抗癫
痛药物 (antiepileptic drugs , AEDs) 治疗的进步、药代动力学监测技术的发展,新型 AEDs 的问世都为有
效治疗癫病提供了条件 。
【药物治疗】
1. 药物治疗的一般原则
(1) 确定是否用药:人一生中偶发一至数次癫病的概率高达 5%' 且 39% 癫痛患者有自发性缓解
倾向,故并非每个癫病患者都需要用药 。 一般说来,半年内发作两次以上者,一经诊断明确,就应用
药;首次发作或间隔半年以上发作一次者,可在告之抗癫病药可能的不良反应和不经治疗的可能后果
的情况下,根据患者及家属的意愿,酌情选择用或不用抗癫痛药 。
(2) 正确选择药物:根据癫病发作类型、癫病及癫病综合征类型选择用药 。 70% -80% 新诊断癫
病患者可以通过服用一种抗癫痛药物控制癫痛发作,所以治疗初始的药物选择非常关键,可以增加治
疗成功的可能性;如选药不当,不仅治疗无效,而且还会导致癫病发作加重 。 2006 年在对大量循证医
学资料汇总后,国际抗癫病联盟推出针对不同发作类型癫病的治疗指南,可供临床参考(表 15-6) 。
该指南对临床资料的筛选十分严格,很多癫病发作类型由千缺乏符合条件的研究资料,未能确定其一
线用药,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结合临床经验及患者个体观察来选择药物 。 根据目前临床用药习惯,部分
癫病综合征的选药可参考表 1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