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8 - 第九版神经病学
P. 238

228  第九 章脑血管疾 病

     重或出现新发病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肿瘤等 。

                              (汪凯)

                 第九节遗传性脑血管病

            目前研究认为:脑血管病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一类多因素疾病 。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
     的飞速发展及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全面实施,脑血管病的遗传学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 目前已报道
     多个单基因致病的遗传性脑血管病,包括 CADASIL, CARASIL, Fabry 病等 。

          一、伴有皮质 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

           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 (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
     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 CADASIL) 是一种中年发病的、非动脉硬化性、伊
     遗传性小动脉脑血管疾病 。 临床上以反复皮质下缺血性脑卒中发作、痴呆、假性延髓性麻痹和偏头痛
     为特征 。 其发病与 19 号染色体上 Notch3 基因突变有关 。

            【 病理】
            脑室旁及半卵圆中心白质脱髓鞘,基底核区、皮质下多发性腔隙性梗死以及脑小动脉特异性改
     变,皮质一 般正常 。 脑小动脉特异性改变表现为脑及软脑膜小动脉壁增厚,管腔明显变窄 。 动脉平滑
     肌细胞之间间隙疏松,血管内皮细胞可正常或肿胀;血管的内弹力膜断裂,中膜嗜伊红样物质沉积 。
     电镜下可见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基底膜上有颗粒状嗜俄物质的沉积,主要见于脑血管,其
     他器官(如肝、脾、肾、肌肉、皮肤等)的动脉也可出现 。
            [临床表现】
           一 般在 20 岁之后出现有先兆的偏头痛,中年时表现为反复发作的 TIA 和缺血性脑卒中, 50 -60
     岁逐渐出现皮质下痴呆,多数在 65 岁左右死亡 。

          1. 偏头痛 约 40% 的患者有偏头痛发作史,绝大多数为有先兆的偏头痛 。 其中首次发作的平均

     年龄为 26 岁,发作频度不等 。

          2. 脑卒中 CADASIL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缺血性卒中和 TIA 发作,见于 85% 有症状的患者 。 多

     在 40 -50 岁发病,无其他的脑卒中危险因素, 2/3 表现为腔隙综合征,反复发作可导致严重的步态障
     碍、尿失禁和假性延髓性麻痹 。

          3. 痴呆见千 60% 有症状的患者 。 痴呆多在 50 -60 岁出现,可早至 35 岁 。 起病形式隐匿,进

     行性加重,也可突然起病,多为皮质下痴呆 。

          4. 其他症状 可有精神症状,如人格改变和严重的抑郁 。 10% 的患者可发生癫痛 。 有时也可见

     可逆性急性脑病样的症状,也可有亚临床的周围神经病或视网膜病变 。
            【辅助检查】
            MRI 显示双侧大脑半球白质内多发的大小不等的、斑片状长 Tl 、长飞信号病灶,常位于双侧颖

     叶、顶叶、额叶皮质下及脑室周围基底核区,脑干亦常受累 。 CADASIL 早期的白质病变特征性地见于
     颖极,称 0'Sullivan 征 。

            [ 诊 断】
            诊断要点如下:
            1. 有家族史 。
           2. 中年发病,出现原因不明的、反复发作的缺血性卒中,呈进行性加重,早期有先兆的偏头痛发
     作,晚期出现痴呆 。
           3. CT 或 MRI 显示广泛的脑白质病变及多发的基底核区腔隙性梗死灶 。
           4. 皮肤或周围血管活检发现颗粒状嗜俄物质,遗传学发现 Notch3 基因的突变有助诊断 。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