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4 - 第九版神经病学
P. 224

214      第九章 脑血管疾病

         内压增高的证据,降压目标则为 160/90mmHg 或平均动脉压 llOmmHg 。 降血压不能过快,要加强监

         测,防止因血压下降过快引起脑低灌注 。 脑出血恢复期应积极控制高血压,尽量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

         围内 。
                (4) 止血治疗:止血药物如氨基已酸、氨甲苯酸、巴曲酶等对高血压动脉硬化性出血的作用不大 。

         如果有凝血功能障碍,可针对性给予止血药物治疗,例如肝素治疗并发的脑出血可用鱼精蛋白中和,
         华法林治疗并发的脑出血可用维生素 Kl 拈抗 。

                (5) 亚低温治疗:是脑出血的辅助治疗方法,可能有一 定效果,可在临床当中试用 。
                (6) 其他: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又称稀释性低钠血症,可发生于约 10% 的 ICH 患者 。 因

         经尿排钠增多,血钠降低,从而加重脑水肿 。 应限制水摄入 量 在 800 - 1000 叫Id, 补钠 9 - 12g/d 。 脑

         耗盐综合征系因心钠素分泌过高所致的低钠血症,治疗时应输液补钠 。 低钠血症宜缓慢纠正,否则可
         导 致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 。 中枢性高热大多采用物理降温,有学者提出可用多巴胺能受体激动剂如
         漠隐亭进行治疗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患者, 一 般在 ICH 出血停止、病情稳定和血压控制良好的
         情况下,可给予小剂量的低分子肝素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 。

              2. 外科治疗严重脑出血危及患者生命时内科治疗通常无效,外科治疗则有可能挽救 生 命;但

         如果患者预期幸存,外科治疗较内科治疗通常增加严重残疾风险 。 主要手术方法包括:去骨瓣减压
         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 、 钻孔血肿抽吸术和脑室穿刺引流术等 。

                目前对 千 外科手术适应证、方法和时机选择尚无一 致性意见,主要应根据出血部位 、 病因、出血量
         及患者年龄 、 意识状态 、 全身状况决定 。 一 般认为手术宜在早期(发病后 6-24 小时内)进行 。

                通常下列情况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1) 基底核区中等量以上出血(壳核出血 ~30ml, 丘脑出血 ~15ml) 。
                (2) 小脑出血习 0ml 或直径 ~3cm, 或合并明显脑积水 。
                (3) 重症脑室出血(脑室铸型) 。
                (4) 合并脑血管畸形 、 动脉瘤等血管病变 。

              3. 康复治疗 脑出血后,只要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进展,宜尽早进行康复治疗 。 早期

         分阶段综合康复治疗对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有益 。
                【预后】
                脑出血总体预后较差 。 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和脑症形成是致死的主要原因 。 预后 与 出血量 、出血

         部位 、 意识状态及有无并发症有关 。 脑干 、 丘脑和大量 脑室出血预后较差 。 与脑梗死不同,不少脑出
         血患者起初的严重神经功能缺损可以相对恢复良好,甚至可以完 全恢复正常 。 如果血压控制良好, 一
         般高血压脑出血的复发相对较低,但动-静脉血管畸形所致脑出血例外,年再发率接近 2% 。

                    第五节 蛛网膜下腔出血

flo¥_i'        颅内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称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 SAH) 。
         分为外伤性和自发性两种情况 。 自发性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 。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为
         脑底或脑表面血管病变(如先天性动脉瘤、脑血管畸形、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所致的微动脉瘤等)破裂,
         血液流入到蛛网膜下腔,占急性脑卒中的 10% 左右;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为脑内血肿穿破脑组织,
         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 。 本节重点介绍先天性动脉瘤破裂所致的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即动脉瘤性

         蛛网膜下腔出血 。
                [病因及发病机制】

              1. 病因

                (1) 颅内动脉瘤:是最常见的病因(约占 75% -80%) 。 其中襄性动脉瘤占绝大多数,还可见高

         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所致梭形动脉瘤、夹层动脉瘤及感染所致的真菌性动脉瘤等 。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