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3 - 第九版神经病学
P. 223

第九章 脑血管疾病  213

因血肿扩大救治不及时给患者转归所带来的影响 。

     2. MRI 和 MRA 检查 对发现结构异常,明确脑出血的病因很有帮助 。 MRI 对检出脑干和小脑

的出血灶和监测脑出血的演进过程优千 CT 扫描,对急性脑出血诊断不及 CT 。 脑出血时 MRI 影像变
化规律如下:

       (I) 超急性期 (<24 小时)为长 Tl 、长飞信号,与脑梗死、水肿不易鉴别 。
       (2) 急性期 (2 -7 天)为等 Tl 、短飞信号 。
       (3) 亚急性期 (8 天至 4 周)为短 Tl 、长飞信号 。
       (4) 慢性期 (>4 周)为长 Tl 、长飞信号 。
       MRA 可发现脑血管畸形、血管瘤等病变 。

     3. 脑脊液检查 脑出血患者一 般无需进行腰椎穿刺检查,以免诱发脑茄形成,如需排除颅内感

染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谨慎进行 。

     4. DSA 脑出血患者一 般不需要进行 DSA 检查,除非疑有血管畸形、血管炎或 moyamoya 病又需

外科手术或血管介入治疗时才考虑进行 。 DSA 可清楚显示异常血管和造影剂外漏的破裂血管及
部位 。

     5. 其他检查包括血常规、血液生化、凝血功能、心电图检查和胸部 X 线摄片检查 。 外周白细胞

可暂时增高,血糖和尿素氮水平也可暂时升高,凝血活酶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异常提示有凝血功
能障碍 。

       [诊 断及鉴别诊断】

      1. 诊断 中老年患者在活动中或情绪激动时突然发病,迅速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以及

头痛、呕吐等颅高压症状应考虑脑出血的可能,结合头颅 CT 检查,可以迅速明确诊断 。

     2. 鉴别诊断

       (I) 首先应与其他类型的脑血管疾病如急性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等鉴别 。
       (2) 对发病突然、迅速昏迷且局灶体征不明显者,应注意与引起昏迷的全身性疾病如乎毒(乙醇
中毒、镇静催眠药物中毒、 一 氧化碳中毒)及代谢性疾病(低血糖、肝性脑病、肺性脑病和尿毒症等)
鉴别 。
       (3) 对有头部外伤史者应与外伤性颅内血肿相鉴别 。
       【治疗】
       治疗原则为安静卧床、脱水降颅压、调整血压、防治继续出血、加强护理防治并发症,以挽救生命,
降低死亡率、残疾率和减少复发 。

      1. 内科治疗

       (I) 一 般处理: 一 般应卧床休息 2 -4 周,保持安静,避免情绪激动和血压升高 。 有意识障碍、消
化道出血者宜禁食 24-48 小时,必要时应排空胃内容物 。 注意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吸入性肺炎和早
期积极控制感染 。 明显头痛、过度烦躁不安者,可酌情适当给予镇静止痛剂;便秘者可选用缓泻剂 。

       (2) 降低颅内压:脑水肿可使颅内压增高,并致脑如形成,是影响脑出血死亡率及功能恢复的主

要因素 。 积极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intracranial pressure , ICP) 是脑出血急性期治疗的重要环节 。

不建议应用激素治疗减轻脑水肿 。
       (3) 调整血压: 一 般认为 ICH 患者血压升高是机体针对 ICP 为保证脑组织血供的 一 种血管自动

调节反应,随着 ICP 的下降血压也会下降,因此降低血压应首先以进行脱水降颅压治疗为基础 。 但如
果血压过高,又会增加再出血的风险,因此需要控制血压 。 调控血压时应考虑患者的年龄、有无高血
压史、有无颅内高压、出血原因及发病时间等因素 。

       一般来说,当收缩压 >200mmHg 或平均动脉压 >150mmHg 时,要用持续静脉降压药物积极降低血
压;当收缩压 >180mmHg 或平均动脉压 >130mmHg 时,如果同时有疑似颅内压增高的证据,要考虑监
测颅内压,可用间断或持续静脉降压药物来降低血压,但要保证脑灌注压 >60 -80mmHg; 如果没有颅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