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5 - 第九版神经病学
P. 145

第五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                 135

需要增减电极 。 电极可采用单极和双极的连接方法 。           额
        (2) 特殊电极

1) 蝶骨电极:将不锈钢针炎针作为电极,在耳屏

切迹前 1.5 -3.0cm, 额弓中点下方 2cm 垂直刺入 4-

5cm 进行记录 。 该方法与常规方法比较可明显提高颖

叶癫病脑电图诊断的阳性率 。

2) 鼻咽电极:主要用于检测额叶底部和颖叶前内

侧的病变,但因易受呼吸和吞咽动作影响,而且患者有

明显的不适感而限制了该技术的应用 。

3) 深部电极:将电极插入颖叶内侧的海马及杏仁

核 等较深 部 位进行记录 。 主要用千癫痛的术前定位,

属非常规的检测方法,其主要并发症是出血和感染 。                                      枕
                                    图 5-10 国际 10-20 系统电极位置
     2. 脑电圉的描记和诱发试验 脑电图的描记 要

在安静、闭目、觉醒或睡眠状态下进行记录,房间温度

不宜过高或过低 。 常采用诱发试验提高脑电图的阳性率 。 常用的诱发方法及临床意义如下:

(1) 睁闭眼诱发试验:主要用于了解 a 波对光反应的情况,方便易行,是常规的诱导方法 。 其操

作为在描记中嘱受检者睁眼,持续 5 秒后再令其安静闭目,间隔 5 -10 秒后可再重复, 一 般连续做 2-

3 次 。 睁眼后 a 节律抑制,闭目后恢复正常或增强为正常反应 。

(2) 过度换气:其原理是让患者加快呼吸频率和深度,引起短暂性呼吸性碱中毒,使常规检测中

难以记录到的、不明显的异常变得明显 。 过度换气频率一般为 20 -25 次/分,持续时间通常为 3 分

钟,检查时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任何不适反应,如头痛及肢端麻木等, 一 旦 EEG 上出现痀性放电最好

停止过度换气 ,以免临床上出现癫痛发作 。 儿童过度换气时出现对称性慢波可为正常反应,成人则应

视为异常 。 过度换气时出现病样放电、节律异常、不对称性反应均应被视为异常 。

(3) 闪光刺激:方法是将闪光刺激器 置于受 检者眼前 20 -30cm 处,刺激光源给予不同频率的间

断闪光刺激,每种频率刺激 10- 20 秒,间歇 10 -15 秒后更换刺激频率,观察脑波有无变化 。 闪光刺

激是 EEG 的常规检查项目之一 ,特别是对光敏性癫痛具有重要价值 。

(4) 睡眠诱发试验: 通 过自然或药物引起睡眠诱发脑电图异常 。 主要用于清醒时脑电图正常的

癫痛患者,不合作的儿童及精神异常患者 。 半数以上的癫痛发作与睡眠有关,部分患者在睡眠中发

作 ,因此睡眠诱发试验可提高 EEG 检查的阳性率,尤其对夜间发作 和 精神运 动性发作更适用 。 睡眠

EEG 记录时间一般在 20 分钟以上,最好为整夜睡眠记录 。

(5) 其他:包括药物诱发 等 ,常用的致痛药物有戊四氮和贝美格等静脉注射,目前临床 上已经很

少应用 。

3. 正常 EEG

(1) 正常成人 EEG: 在清醒、安静和闭眼放松状态下,脑电的基本节律为 8 -13Hz 的 a 节律,波幅

为 20 -100μ,V, 主要分布在枕部和顶部; B 活动的频率为 14 -25Hz, 波幅为 5 -20μ,V, 主要分布在额叶和

颇叶;部分正常人在大脑半球前部可见少量 4-7Hz 的 0 波;频率在 4Hz 以下称为 8 波,清醒状态下的正

常人几乎没有该节律波,但入睡可出现,而且由浅入深逐渐增多 。 频率为 8Hz 以下的脑电波称为慢波 。

(2) 儿童 EEG: 与成人不同的是以慢波为主,随着年龄的增加慢波逐渐减少,而 a 波逐渐增多,

14 -18 岁接近于成人脑电波 。

(3) 睡眠 EEG: 根据眼球运动可分为:

1) 非快速眼动相 (non-rapid eye movement,NREM): 心第 1 期(困倦期),由清醒状态向睡眠期过

渡阶段, a 节律逐渐消失,被低波幅的慢波取代,在顶部出现短暂的高波幅双侧对称的负相波称为

"V" 波; @第 2 期(浅睡期),在低波幅脑电波的基础上出现睡眠纺锤波 (12 - 14Hz) ;@第 3 、 4 期(深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