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4 - 第九版神经病学
P. 144
134 第五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
长飞、长飞信号, DWI 高信号,出现水肿和占位效应,可并发梗死后出血; @病程 4-7 天:水肿及占位
效应明显,显著长 Tl 、长飞信号, DWI 信号 开始降低;@病程 1 -2 周:水肿及占位效应逐渐消退,病灶
呈长飞信号,飞信号继续延长, DWI 信号继续降低, T2WI 信号强于 DWI 信号; @2 周以上:由于囊变
与软化, Tl 与飞更长,边界清晰,呈扇形,出现局限性脑萎缩征象,如脑室扩大、脑沟加宽 。
(2) 脑出血:脑出血不同 时期 MRI 信号不同,取决于含氧血红蛋白、脱氧血红蛋白、正铁血红蛋白
和含铁血黄素的变化 。 大致说来,出血后 7 天内 TIWI 显示等信号、 T2WI 显示稍低信号;出血后 1 -4
周, TIWI 和 T2WI 均显示高信号;出血 1 个月后, TIWI 显示低信号, T2WI 显示中心高信号、周边低信
号 。 由于 MRI 平扫缺乏特征性表现,不建议用千早期脑出血的诊断 。 然而最近的研究发现,磁共振
梯度回波序列 (gradient echo, GRE) 能够早期检测脑出血,对急性脑出血诊断的准确率与 CT 相似,对
新发或陈旧的微出血病灶的检测优千 CT 。
(3) 脑肿瘤: MRI 在发 现低分化的、比较小的肿瘤以及转移瘤方面优于 CT 。 其信号强度特征与
肿瘤的含水量有关,但瘤内和瘤周的出血、水肿、坏死、襄变、钙化等改变,均可影响肿瘤的信号强度和
特征 。 增强扫描有助于肿瘤的诊断,特别是对软脑膜、硬脑膜和脊膜转移瘤的诊断有很大帮助 。
(4) 脑血管病变: MRA 可发现多种脑血管异常,利用流空效应可发现动静脉畸形,不仅可显示血
管畸形的部位和大小,有时还能显示其供应动脉及引流静脉; MRA 可发现中等大小以上的动脉瘤,但
小千 5mm 者易漏诊 。 MRA 联合 MRI 可以准确地诊断动脉夹层 。
MRA 在诊断闭塞性脑血管疾病方 面 优势较大,可以发现颅内和颅外较大血管分支的病变,但对
末梢血管的评估准确性不如 CTA 及 DSA 。 MRV 联合 MRI 是诊断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无创、敏感
和准确的检查方法,并且是随诊的主要手段 。
(5) 脑白质病变和脱髓鞘病: MRI 在观察白质结构方面非常敏感,如脑白质营养不良和多发性硬
化 。 多发性硬化的典型 MRI 表现为脑室周围的白质内存在与室管膜垂直的椭圆形病灶,在 T2WI 上
为高信号, T1WI 为稍低或低信号。
(6) 颅内感染:在诊断单纯庖疹脑炎时头颅 MRI 扫描非常敏感,典型表现为颖叶、海马及边缘系
统的长飞信号 。 脑膜炎急性期 MRI 可显示脑组织广泛水肿,脑沟裂及脑室变小,有时可见脑膜强化;
慢性结核性脑膜炎常有颅底脑膜的明显强化 。
(7)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MRI 在诊断痴呆时比 CT 有优越性,可用海马容积测量法观察海马萎缩
的程度,其程度与阿尔茨海默病的 严重程度相关;橄榄脑桥小脑萎缩 (OPCA) 可见脑桥 和 小脑的萎缩 。
(8) 椎管和脊髓病变: MRI 是目前检查椎管和脊髓的最佳手段 。 在矢状面 MRI 图像上,可直接地
观察椎骨骨质、椎间盘、韧带和脊髓 。 对椎管狭窄、 椎 管内肿瘤、炎症以及 脊髓空洞症等疾病有重要的
诊断价值 。
(9) 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疾病: MRI 可清楚显示小脑扁桃体下症、脊髓空洞症、脑积水等先天性
疾病 。
第三节神经电生理检查
—、脑电图
脑电图 (electroencephalography , EEG) 是脑生物电活动的检查技术,通过测定自发的有节律的生物
电活动以了解脑功能状态,是癫痛诊断和分类的最客观手段 。
1. 脑电圈电极的安放
(1) 电极的安放方法:目前国际脑电图学会建议使用的电极安放方法是采用国际 10-20 系统电
极放置法,其特点是电极的排列与头颅大小及形状成比例,电极名称与脑解剖分区相符 。 放置方法:
以顶点为圆心,分别向颖侧的各等分点(分 10 等份)引直线,然后以矢状线各等分点为半径作同心圆,
按相交点确定电极放置位置(图 5-10) 。 参考电极通常置千双耳垂或乳突 。 共放置 21 个电极,可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