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8 - 第九版生物化学
P. 88
第三章酶与酶促反应 73
消化和细胞外基质蛋白遭受蛋白酶的水解破坏,同时还能保证酶在特定环境和部位发挥其催化作用 。 免 kk y, 2018
生理情况下,血管内的凝血因子以酶原形式存在,不发生血液凝固,可保证血流畅通 。 一旦血 簪器损 ,
一系列凝血因子被激活,凝血酶原被激活生成凝血酶,后者催化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产生血
凝块以阻止大量失血,对机体起保护作用 。
胃蛋白酶原 甘或胃蛋白酶 胃蛋白酶+六肤 胃腔
-胰凝口乳- 蛋白酶原 胰蛋-白-酶 -- . ~ - - -胰"~凝乳工蛋,白--酶+.? 两个二肤
-
'" ""' 弹性蛋白酶+几个肤段
弹性蛋白酶原 胰蛋白酶
? 旨·-- -
胰蛋白酶
二、酶含量的调节是对酶促反应速率的缓慢调节
酶是机体的组成成分,各种酶都处千不断合成与降解的动态平衡过程中 。 因此,除改变酶的活性
外,细胞也可通过改变酶蛋白合成与降解的速率来调节酶的含量,进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 。
(一)酶蛋白合成可被诱导或阻遏
某些底物、产物、激素 、 生长因子及某些药物等可以在转录水平上影响酶蛋白的生物合成 。一 般
在转录水平上能促进酶合成的物质称为诱导物 (inducer), 诱导物诱发酶蛋白合成的作用称为诱导作
用 (induction) 。 反之,在转录水平上能减少酶蛋白合成的物质称为辅阻遏物 (co-repressor) , 辅阻遏物
与无活性的阻遏蛋白结合而影响基因的转录,这种作用称为阻遏作用 (repression) 。 酶基因被诱导表
达后,尚需经过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的加工修饰等过程,所以从诱导酶的合成到其发挥效应,一般需
要几小时以上方可见效 。 但是,一旦酶被诱导合成后,即使去除诱导因素,酶的活性仍然持续存在,直
到该酶被降解或抑制 。 因此,与酶活性的调节相比,酶合成的诱导与阻遏是一种缓慢而长效的调节 。
例如,胰岛素可诱导合成 HMG-CoA 还原酶,促进体内胆固醇合成,而胆固醇则阻遏 HMG-CoA 还原酶
的合成;糖皮质激素可诱导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狻激酶的合成,促进糖异生 。 镇静催眠类药物苯巴比妥
可诱导肝微粒体单加氧酶合成 。
(二)酶的降解与一般蛋白质降解途径相同
细胞内各种酶的半寿期相差很大 。 如鸟氨酸脱狻酶的半寿期很短,仅 30 分钟,而乳酸脱氢酶的
半寿期可长达 130 小时 。 组织蛋白的降解途径有:心组织蛋白降解的溶酶体途径(非 ATP 依赖性蛋
白质降解途径),由溶酶体内的组织蛋白酶非选择性催化分解一些膜结合蛋白、长半寿期蛋白和细胞
外的蛋白;@组织蛋白降解的胞质途径 (ATP 依赖性泛素介导的蛋白降解途径),主要降解异常或损
伤的蛋白质,以及几乎所有短半寿期 (10 分钟至 2 小时)的蛋白质 。
第五节酶的分类与命名
目前已发现 4000 多种酶,为了研究和使用方便, 1961 年,国际生物化学学会酶学委员会推荐一套
系统命名法及分类方法 。
一、酶可根据其催化的反应类型予以分类
根据酶催化的反应类型,酶可以分为六大类 。 ~or fa
(一)氧化还原酶类
催化氧化还原反应的酶属于氧化还原酶类 (oxidoreductases) , 包括催化传递电子 、 氢以及需氧参
加反应的酶。 例如乳酸脱氢酶珧珀酸脱氢酶 、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