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7 - 第九版神经病学
P. 97

第三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          87

种疾病所共有的临床综合征 。 以下从颅内压增高的病因及临床表现方面进行叙述 。

     1. 颅内压增高的常见机制和病因

       (1) 脑组织体积增加:是指脑组织水分增加导致的体积增大,即脑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最常见
原因 。 根据脑组织水肿机制的不同分为以下两种:

       1) 血管源性脑水肿:临床最常见,为血脑屏障破坏所致,以脑组织间隙的水分增加为主 。 常见于
颅脑损伤、炎症、脑卒中及脑肿瘤等 。

       2) 细胞毒性脑水肿:由缺氧、缺血、中毒等原因所致的细胞膜结构受损,水分聚积于细胞内 。 常
见于窒息、一氧化碳中毒、尿毒症、肝性脑病、药物及食物中毒等 。

       (2) 颅内占位性病变:为颅腔内额外增加的颅内容物 。 病变可为占据颅内空间位置的肿块,如肿
瘤(原发或者转移)、血肿、脓肿、肉芽肿等 。 此外,部分病变周围也可形成局限性水肿,或病变阻塞脑
脊液通路,进一步使颅内压增高 。

       (3) 颅内血容量增加:见于引起血管床扩张和脑静脉回流受阻的各种疾病 。 如各种原因造成的
血液中二氧化碳蓄积,严重颅脑外伤所致的脑血管扩张,严重胸腹挤压伤所致上腔静脉压力剧增以及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等 。

       (4) 脑脊液增加(脑积水):可由脑脊液的分泌增多、吸收障碍或循环受阻引起 。 分泌增多见于脉
络丛乳头状瘤、颅内某些炎症;吸收障碍见千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红细胞阻塞蛛网膜颗粒等;循环受阻
除了可由发育畸形(导水管狭窄或闭锁,枕大孔附近畸形等)引起外,尚可因肿瘤压迫或炎症、出血后
粘连、脑脊液循环通路阻塞所致 。

       (5) 颅腔狭小:见千颅缝过早闭合致颅腔狭小的狭颅症等 。

     2. 颅内压增高的类型

       (1) 弥漫性颅内压增高:多由弥漫性脑实质体积增大所致,其颅腔部位压力均匀升高而不存在明
显的压力差,故脑组织无明显移位,即使颅内压力很高,也不至千发生脑症 。 解除压力后,神经功能恢
复也较快 。 见于弥漫性脑膜脑炎、弥漫性脑水肿、交通性脑积水、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

       (2) 局限性颅内压增高:多由颅内局灶性病变所致,其病变部位压力首先增高,与邻近脑组织形

成压力差,脑组织通过移位将压力传递至邻近部位,故易发生脑茄 。 压力解除后,神经功能恢复较慢 。

见于颅内占位性病变、大量脑出血、大面积脑梗死等 。

     3. 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 临床上根据颅内压增高的速度将颅内压增高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 。

具体临床特点见表 3-15 。

                  表 3-15 急性和慢性颅内压增高 临 床表现鉴别

            临床表现                    急性颅内压增高               慢性颅内压增高

头痛                极剧烈                        持续钝痛,阵发性加剧,夜间痛醒
视乳头水肿             不 一 定出现                    典型而具有诊断价值
单或双侧展神经麻痹         多无                         较常见
意识障碍及生命体征改变       出现早而明显,甚至去脑强直              不 一 定出现,如出现则为缓慢进展
癫病                多有,可为强直阵挛发作                可有多为部分性发作
脑茹                发生快,有时数小时即可出现              缓慢发生甚至不发生
常见病因              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脑膜炎、脑炎等        颅内肿瘤、炎症及出血后粘连

     4. 良性颅内压增高 (benign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 是指以颅内压增高为特征的 一 组综

合征,又称为“假脑瘤" 。 临床表现为颅内压增高,伴头痛、呕吐及视力障碍,神经系统检查除视乳头
水肿、展神经麻痹外,无其他神经系统定位体征,腰穿压力 >200mmH20, 头颅 CT 或 MRI 显示无脑室扩
大或颅内占位病变 。 需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梗阻性脑积水、颅内感染、高血压脑病及其他脑内器质
性病变才可诊断 。 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预后良好 。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