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1 - 第九版神经病学
P. 91

第三章 神经系统疾 病的宗 见症状                               81

愈大,各笔画不匀等 。

     3. 言语障碍 由于发声器官如口唇、舌、咽喉等肌肉的共济失调,患者表现为说话缓慢、发音不

清和声音断续、顿挫或暴发式,呈暴发性或吟诗样语言 。

     4. 眼球运动障碍 眼外肌共济失调可导致眼球运动障碍 。 患者表现为双眼粗大眼震,少数患者

可见下跳性眼震、反弹性眼震等 。

     5. 肌张力减低 小脑病变时常可出现肌张力降低,腿反射减弱或消失,当患者取坐位时两腿自

然下垂叩击膊反射后,小腿不停摆动,像钟摆一样(钟摆样键反射) 。
      (二)大脑性共济失调
       大脑额、颖、枕叶与小脑半球之间通过额桥束和颓枕桥束形成纤维联系,当其损害时可引起大脑

性共济失调 。 由于大脑皮质和小脑之间纤维交叉,一侧大脑病变引起对侧肢体共济失调 。 大脑性共
济失调较小脑性共济失调症状轻,多见于脑血管病、多发性硬化等损伤额桥束和颖枕桥束纤维联系的
疾病 。

      1. 额叶性共济失调 由额叶或额桥小脑束病变引起 。 患者症状出现在对侧肢体,表现类似小脑

性共济失调,如体位性平衡障碍,步态不稳,向后或一侧倾倒,但症状较轻, Romberg 征、辨距不良和眼
震很少见 。 常伴有肌张力增高,病理反射阳性,精神症状,强握反射等额叶损害表现 。 见千肿瘤、脑血
管病等 。

     2. 颗叶性共济失调 由颖叶或颖桥束病变引起 。 患者表现为对侧肢体的共济失调,症状较轻,

早期不易发现,可伴有颐叶受损的其他症状或体征,如同向性象限盲和失语等 。 见于脑血管病及颅高
压压迫颇叶时 。

     3. 顶叶性共济失调 表现对侧肢体不同程度的共济失调,闭眼时症状明显,深感觉障碍多不重

或呈一过性;两侧旁中央小叶后部受损可出现双下肢感觉性共济失调及大小便障碍 。

     4. 枕叶性共济失调 由枕叶或枕桥束病变引起 。 患者表现为对侧肢体的共济失调,症状轻,常

伴有深感觉障碍,闭眼时加重,可同时伴有枕叶受损的其他症状或体征,如视觉障碍等 。 见于肿瘤、脑
血管病等 。

      (三)感觉性共济失调
       深感觉障碍使患者不能辨别肢体的位置及运动方向,出现感觉性共济失调 。 深感觉传导路径中
脊神经后根、脊髓后索、丘脑至大脑皮质顶叶任何部位的损害都可出现深感觉性共济失调 。 表现为站
立不稳,迈步的远近无法控制,落脚不知深浅,踩棉花感 。 睁眼时有视觉辅助,症状较轻,黑暗中或闭
目时症状加重 。 感觉性共济失调无眩晕、眼震和言语障碍 。 多见于脊髓后索和周围神经病变,也可见
千其他影响深感觉传导路的病变等 。
      (四)前庭性共济失调
       前庭损害时因失去身体空间定向能力,产生前庭性共济失调 。 临床表现为站立不稳,改变头位可
使症状加重,行走时向患侧倾倒 。 伴有明显的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 颤 。 四肢共济运动及 言语功能
正常 。 多见千内耳疾病、脑血管病、脑炎及多发性硬化等 。

第十四节步态异常

       步态 (gait) 是指行走、站立的运动形式与姿态 。 机体很多部位参与维持正常步态,故步态异常的  X血~
临床表现及发病因素多种多样 。一 些神经系统疾病,虽然病变部位不同,但可出现相似的步态障碍 。
步态异常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痉挛性偏瘫步态
       痉挛性偏瘫步态为单侧皮质脊髓束受损所致,表现为患侧上肢通常屈曲、内收、旋前,不能自然摆

动,下肢伸直、外旋,迈步时将患侧盆骨部提的较高,或腿外旋画一半圈的环形运动,脚刮擦地面(图 3-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