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82 - 第九版神经病学
P. 482
472 第二 十三章 内科系统疾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
MRI 和 CT 异常率达到 65% -80%, 早期影像学可以正常,定期复查提高检出率,主要是一侧或双侧
颓叶、丘脑及脑干在 T2WI 和 FLAIR 像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后不强化或只有轻度小斑片状强化。脑电
图可正常或单侧、双侧颖叶慢波或尖波。 CSF 检查 80% 患者淋巴细胞、蛋白、 lgG 轻到中度升高,可出
现寡克隆带。肿瘤抗体的检测可以帮助提高检出率, 60% 患者可以检出抗 Hu 或 Ma2 抗体,可以伴有
抗 Mal 、 CV2/CRMP5 及 Amphiphysin 阳性 。 部分年轻女性患者合并卵巢畸胎瘤,临床症状重,表现为
记忆障碍、精神症状、意识障碍和通气不足,血清和脑脊液抗 NMDA 受体的自身抗体阳性,称为抗
NMDAR 脑炎。该病需与脑转移瘤、病毒性脑炎等鉴别诊断。
2. 副肿瘤性脑干炎 (pa「aneoplastic brainstem encephalitis) 主要累及下橄榄核、前庭神经
核等下位脑干结构,特别是延髓,表现为眩晕、眼震、复视、凝视麻痹、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和共济失调,
甚至出现锥体束征 。
3. 副肿瘤性脊髓炎 (paraneoplastic myelitis) 可累及脊髓的任何部位,主要以损害脊髓前
角细胞为主,表现为慢性进行性对称或不对称性肌无力、肌萎缩,上肢多见 。
二、亚急性小脑变性
亚急性小脑变性 (subacute cerebellar degeneration) 又称为副肿瘤性小脑变性 (paraneoplastic cere-
bellar degeneration , PCD) , 是最常见的 PNS, 约占 PNS 的 5. 9% -37% 。 最常见千小细胞肺癌,也可见
于其他恶性肿瘤如卵巢癌、淋巴瘤(特别是霍奇金病)等 。 临床表现主要有:
1. 多见于成年人,女性稍多 。 亚急性或慢性病程,症状在几周到几个月内进行性加重,达到高峰
后趋于稳定 。
2. 神经系统症状往往是双侧的,也可以不对称 。 首发症状多是步态不稳,出现肢体及躯干共济
失调,可伴有构音障碍、眩晕、恶心、呕吐、眼震等。
3. 除了小脑损伤的症状和体征外,还会见到轻微的锥体束征和锥体外系改变,也可有精神症状、
认知功能障碍以及周围神经症状和体征 d
4. MRI 和 CT 早期正常,晚期可有小脑萎缩 。
5. CSF 检查可有轻度淋巴细胞升高,蛋白和 lgG 也可升高,可出现寡克隆带 。
6. 血清和脑脊液中可查到 Hu 、 Yo 、 PCA-Tr 、 mGluRl 抗体等自身抗体 。
治疗的基础是发现原发肿瘤并及早手术治疗,除了表 23-3 中列出的方案外,有报道血浆交换也
可以稳定病情 。
三、斜视性阵挛-肌阵挛
斜视性阵挛-肌阵挛 (opsoclonus-myoclonus, OMS) 是一种伴有眨眼动作的眼球不自主、快速、无节
律、无固定方向的高波幅集合性扫视运动,当闭眼或入睡后仍持续存在,当试图做眼球跟踪运动或固
定眼球时反而加重,上述动作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与其他肌阵挛共存,如伴有四肢、躯干、横桶、头部及
咽喉的肌阵挛和共济失调 。 症状可以间歇性发作,也可以持续存在 。 儿童比成人多,有 2/3 患神经母
细胞瘤,多位于胸腔内 。 抗 Hu 抗体阳性提示神经母细胞瘤的存在 。 成人 OMS 多亚急性起病,常合并
小脑性共济失调、眩晕、精神障碍甚至是脊髓损害 。 成年女性查到 Ri(ANNA-2) 抗体高度提示患有乳
腺癌或妇科肿瘤,在男性提示小细胞肺癌和膀胱癌的可能 。 CSF 检查可见蛋白和白细胞轻度增高 。
头 MRI 及脑电图可有改变,但不具特异性 。
肿瘤切除、免疫抑制治疗、皮质类固醇激素等方法均可使临床症状好转 。
四、亚急性坏死性沓髓病
亚急性坏死性脊髓病 (subacute necrotizing myelopathy) 多见于小细胞肺癌 。 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可能与抗 Hu 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有关 。 脊髓病变以胸髓受损最为严重,可累及脊髓全长,灰、白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