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8 - 第九版神经病学
P. 358

348  第十四章运动障碍性疾病

            药物治疗联合心理疏导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措施 。 主要药物有氮眽唗醇、舒必利、硫必利或利培
     酮,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至有效剂量,症状控制后,应逐渐减量,并维持一段时间 (3 个月或更
     长),可使许多患儿恢复正常 。 其他药物有匹莫齐特、可乐定、丁苯那唉、氯硝西洋、托咄酷及 三 环类抗
     抑郁药或 SSRI 等 。 国外报道对个别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严重患儿可试用 DBS 治疗 。

           三、迟发性运动障碍

            迟发性运动障碍 (tardive dyskinesia, TD) 又称迟发性多动症,于 1968 年由 Crane 首先报道,是抗精
     神病药物诱发持久的刻板重复的不自主运动,常见千长期 (1 年以上)应用抗精神病药(多巴胺受体拈
     抗剂)治疗的精神病患者,减量或停服后最易发生 。 一般认为是在长期阻断纹状体多巴胺能受体后,
     后者反应超敏所致 。 也可能与基底核 -y-氨基丁酸功能受损有关 。

            本病多发生千 老 年患者,尤其是女性,临床特征是节律性刻板重复的 舞蹈-手足徐动样不自主运
     动,可见于口、面部、躯干或四肢,也可有颈或腰部肌张力障碍或动作不宁 。 老年人口部运动具有特征
     性,年轻患者肢体受累常见,儿童口面部症状较突出。不自主运动常在用药数月至数年后出现,症状
     大多不呈进行性加重,但可能持久不愈,治疗困难 。 无用药史时与亨廷顿病不易区别 。

            本病重在预防,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应有明确指征,精神病患者亦宜更换药物。治疗时必须先停服
     致病药物,对症治疗可选用硫必利、舒必利、利血平、丁苯那嗦等,对控制症状有所帮助 。 需继续治疗
     精 神 病的患者可用非经 典抗精神病 药 氯氮平、利培酮 (risperidone) 、 奥 氮平 (olanzapine) 、嗤硫平 (que-
     tiapine) 等替代经典抗精神病药 。

                                                                                                                                      (陈生弟)

                                                    思考 题

                                                                                                                                               -------------------一一-

            1. 运动障碍性疾病临床上分为哪两种类型?举例简述各自的临床特征 。

           2. 帕全森病的生化病理基础是什么?有哪些主要的临床特征?
           3. 帕金森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常用的药物治疗有哪些?
           4. 肝豆状核变性主要的临床特征是什么?常用的药物治疗有哪些?
           5. 什么是肌张力障碍?临床上有哪几种类型?扭转 性肌张力障碍有哪些主要的临床表现?
           6. 简述原发性震 颤 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

                                               参考 文献

                                                                  ------------------------
     [ 1J 陈生弟神经病学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1.

     [2] 贾建平,陈生弟神经病学 .7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3] 陈生弟神经与精神疾病.北京:人民卫生 出版社, 2016.
     [4]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中国帕金森病诊断标准 (2016 版 )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6 ,49 :268-271.

     [5]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 三 版).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4,47 :1-6.

     [ 6 J Chen SD, Chan P, Sun SG, et al. The recommendation of Chinese Parkinson's disease and movement disorder socie-

           ty consensus on therapeutic management of Parkinson's disease. Translational Neurodegeneration,2016 ,5: 12.
     [7] Ropper AH,Samuels MA. Adams and Victor's Principles of Neurology. 9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2009.
     [8] Watts RL,Standaert DG,ObesoJ A. Movement Disorders: Neurologic Principles & Practice. 3rd ed. New York:

            McGraw-Hill ,2011.

     [ 9 J Jankovic J, Tolosa E. Parkinson Disease and Movement Disorders. 5th ed. New York: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2006.
     [ 10] Fahn S ,Jankovic J ,Mark H. Principles & Practice of Movement Disorders.2nd ed. Oxford: Elsevier Limited,2011.
   353   354   355   356   357   358   359   360   361   362   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