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8 - 第九版神经病学
P. 338

第十四章 运动障碍性疾病

                                                    概述

           运动障碍性疾病 (movement disorders) , 以往称为锥体外系疾病 (extrapyramidal diseases) , 是 一 组
     以随意运动迟缓、不自主运动、肌张力异常、姿势步态障碍等运动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系统疾病,大
     多与基底核病变有关 。

           基底核是大脑皮质下一组灰质核团,由尾状核、壳核、苍白球、丘脑底核和黑质组成 。 在人、猴等
     高等动物,基底核对运动功能的调节主要通过大脑皮质-基底核-丘脑-大脑皮质环路间的联系而实现 。

            在这一环路中,尾状核、壳核接受大脑感觉运动皮质的投射纤维(即传入纤维),其传出纤维经直
     接通路和间接通路抵达基底核传出纤维的发出单位—内侧苍白球/黑质网状部 。 直接通路是指新纹
     状体一内侧苍白球/黑质网状部,间接通路是指新纹状体一外侧苍白球一丘脑底核一内侧苍白球/黑
     质网状部 。 基底核传出纤维主要投射到丘脑(腹外侧核、腹前核),再由此返回到大脑感觉运动皮质,
     对皮质的运动功能进行调节(参见第 二章第 一 节) 。 尾状核、壳核还接受黑质致密部发出的多巴胺能
     纤维的投射,此通路对基底核输出具有重要调节作用 。

           基底核病变常导致大脑皮质-基底核-丘脑-大脑皮质环路活动异常 。 例如,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
     通路病变将导致基底核输出增加,皮质运动功能受到过度抑制,导致以强直-少动为主要表现的帕金
     森综合征;纹状体、丘脑底核病变可导致基底核输出减少,皮质运动功能受到过度易化,导致以不自主
     运动为主要表现的舞蹈症、投掷症 。 在帕金森病的外科治疗上,损毁一侧丘脑底核或内侧苍白球,或
     施加高频电刺激作用于这两个核团,均可使帕金森病的对侧症状获得缓解,可能是纠正了基底核异常
     输出所致 。

            帕金森病的主要病理改变是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通路变性 。 以亨廷顿病为代表的各种舞蹈症
     的主要病变部位在纹状体,投掷症的病变部位在丘脑底核。但某些以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其
     病变部位尚未明确,如特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等 。

            基底核病变所表现的姿势与运动异常被称作锥体外系症状,大致可分为 三 类,即肌张力异常(过
     高或过低)、运动迟缓、异常不自主运动(震颤、舞蹈症、投掷症、手足徐动症、肌张力障碍)。一般没有
     瘫痪,感觉及共济运动也不受累 。 根据临床特点,运动障碍性疾病一般可分为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
     和肌张力降低-运动过多两大综合征,前者代表性疾病为帕金森病,后者代表性疾病为亨廷顿病 。

            运动障碍性疾病具有明显的运动行为症状,症状诊断大多不难 。 例如,一个面部表情缺乏、动作
     缓慢、慌张步态静止性震颤的患者便会想到帕金森病;扭转痉挛和其他肌张力障碍所表现的广泛性
     或局限性姿势异常会使人过目难忘;舞蹈手足徐动症所表现的稀奇古怪的面部表情、手及头部不停地
     扭动、姿势变幻莫测,还有偏侧投掷症患者的粗大快速的投掷样动作均有显著特点 。 运动障碍性疾病
     早期或症状不典型的患者有时诊断并不容易 。 病因诊断须依靠详细询间病史、体检和选择恰当的辅
     助检查 。

                                         第一节 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 (Parkinson disease , PD) , 又名震颤麻痹 (paralysis agitans) , 是一种常见千中老年的神经

328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