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4 - 第九版神经病学
P. 314
304 第十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包虫补体结合试验阳性; @血和脑脊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增高; @ CT/MRI 上发现肺包虫 囊 肿 。 此
外,还需与脑肿瘤、脑囊虫病、脑脓肿等鉴别 。
【治疗】
治疗需采取手术彻底摘除囊肿,但不宜穿破囊肿,否则引起过敏性休克和头节移植复发 。 阿苯达
嗤可使褒 肿缩小、阻止过敏性反应和外科手术后的继发性棘球蚴病,剂量为每次 400mg, 每日 2 次,连
用 30 日 。
四、脑型肺吸虫病
脑型肺吸虫病 (cerebral paragonimiasis) 是由卫氏并殖吸虫和墨西哥并殖吸虫侵入人体,移行入脑
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所引起的疾病 。 我国华北、华东、 西南、华南的 22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均有
流行 。
【发病机制及病理】
通常在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水生贝壳类如淡水蟹或蜊姑(均为肺吸虫的第 二 中间宿主)后被感
染,幼虫在小肠脱囊 而出,穿透肠壁进入腹腔中移行,再穿过隔肌而达肺内发育为成虫 。 成虫可从纵
隔沿颈内动脉周围软组织上行入颅,虫体在脑内移行时可直接引起脑组织的损害,且虫体所产生的代
谢产物及大量沉积,可导致组织和异物反应 。
病理为脑实 质 内出现互相沟 通 的多房性小痰肿,呈隧 道 式破 坏 ,为虫体移行 破 坏 脑 组织引起,多
位 千颖、枕、顶 叶 ,邻 近 的脑膜呈炎性粘连增厚;镜下可见 病 灶内组织坏死和出血,坏死区见有多数虫
体或虫卵 。
【临床表现】
10% -15% 的肺吸虫病患者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依据临床症状可为:急性脑膜炎型、慢性脑膜
炎型急性化脓性脑膜脑炎型、脑梗死型、癫病型、亚 急 性进展性脑病型、慢性肉芽肿型(肿瘤型)和晚
期非活动型(慢性脑综合征) 。 可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部分性及全身性癫病发作、偏瘫、失语、共
济失调、视觉障碍、视乳头水肿、精神症状和痴呆等症状和体征 。
[辅助检查 l
急性期脑脊液检查可见多形核细胞增多,慢性期以淋巴细胞增多为主;蛋白质和球蛋白增高,糖
降低 。 可有贫血、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沉增快和血-球蛋白升高 。 CT 可见脑室扩大和钙化的
肿块 。 痰液和粪便中查到虫卵、肺吸虫补体结合试验和皮肤试验阳性有助千诊断 。
【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主要依据: 心在疫区有食用河蟹或饮生水史; @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和体征; @肺吸虫补体
结合试验或皮内试验阳性; @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脑脊液中可检出嗜酸性粒细胞;@影像学可发
现肺吸虫囊肿或钙化灶 。 此外,尚需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脓肿、结核性脑膜炎、脑肿瘤、脑褒虫病及
原发性癫病鉴别 。
【治疗】
急性和亚急性脑膜脑炎患者可用咙哩酮或硫氯酚治疗 。 每次口服咄嗤酮 lOmg/kg, 每日 3 次,总
剂量为 120 -150mg/kg; 硫氯酚的成人剂 量 为 3g/d, 儿童 50mg/(kg·d), 分 3 次口服, 10 -15 日为 一
疗程通常需重复治疗 2 -3 疗程,疗程间隔为 1 个月 。 慢性肿瘤型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
【预后】
在早期进展过程中,病死率可达 5% -10%; 晚期慢性肉芽肿形成则预后较好 。
第八节 艾滋病所致神经系统障碍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 是由人类免疫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