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2 - 第九版神经病学
P. 312
302 第十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多和压力升高,蛋白质含量正常或轻度升高,糖、氯化物正常 。 ELISA 检测血清和脑脊液囊虫抗体
阳性 。
2. 头颅 CT 检查能显示 囊 虫的位置、数量、大小、是
否钙化以及脑水肿、脑积水和脑室形态 。 脑囊虫在 CT 所
见主要为集中或散在的直径 0. 5 -1. 0cm 的圆形或类圆形
阴影,可呈低密度、高密度或高低混杂密度影;增强扫描头
节可强化 。
3. 头颅 MRI 检查 根据 囊 虫感染的先后时间不同,
可分为不同时期,有不同表现 。 特征性的表现为多发小囊
型,多散在分布于脑实质的皮质区,能见到囊壁内侧偏于
一侧有一 点 状影为头节,增强后囊壁或头节不增强或轻度
增强(图 12-2) 。
【诊断及鉴别诊断]
1. 诊断 曾居住在流行病区,并有癫痛、脑膜炎或颅
内压升高表现,皮下软组织包囊或粪便中发现虫卵可提示
诊断 。 血清囊虫抗体试验、皮下结节的 囊 虫活检和头部 图 1 2-2 脑囊虫 MRI 表现
CT 、 MRI 检 查有助诊断 。 囊壁内侧偏于 一 侧有一点状影为头节,
增强 后埏壁或头节不增强或轻度增强
2. 鉴别诊断 孤立的褒虫需 与 巨大单发的蛛网 膜 粪
肿或脑脓肿鉴别;多发褒泡型 囊 虫需与多发性脑转移瘤、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鉴别 。 另外还须与各种
脑膜炎及其他病因所致的癫病鉴别 。
[治疗】
常用药物有咄哇酮和阿苯达挫 。 (D P比嗟酮 (praziquantel) : 是广谱抗寄生虫药,应先从小量开始,
每日剂 量 为 200mg, 分 2 次口服,根据用药反应可逐渐加 量 ,每日剂量不超过 lg, 成人总剂 量 为 300mg/
kg, 襄虫数量 少、病情较轻者,加 量 可较快;囊虫数量多、病情较重者,加量宜缓慢; 2 -3 个月后再进行
第 二疗程的治疗,共治疗 3 -4 个疗程; @ 阿苯达挫 (albendazole) : 又称丙硫咪嗤,广谱抗寄生虫药,从
小量 开始,逐渐加 量 ,成人总剂 量 为 300mg/kg, 1 个月后再进行第 2 疗程,共治疗 3 -4 个疗程 。 用药
后 ,死亡的囊尾蚴可引起严重的急性炎症反应和脑水肿,可导致颅内压 急 骤增高,并可引起脑茹,用药
过程中必须严密监测,应给予皮质类固醇或脱水剂治疗 。
对单个病灶(尤其是在脑 室 内者)可手术摘除,有脑积水者可行脑脊液分流术以缓解症状,有癫
痛者可使用抗癫病药物控制发作 。
二、脑型血吸虫病
19'.ta-i已 我国脑型血吸虫病 (cerebral schistosomiasis) 大多数由日本血吸虫引起, 3% -5% 的日本血吸虫患
者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多发千青壮年,男性多千女性,主要流行千长江中下游流域及南方十 三 省 。 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血吸虫病曾得到基本控制,但近年来发病率又有增高趋势 。
[病因及发病机制】
血吸虫卵由粪便污染水源,在中间宿主钉螺内孵育成尾蚴,人接触疫水后经皮肤或黏膜 侵 入人
体,在门静脉系统发育为成虫,成虫侵入末梢小血管或淋巴管,逆行到达肠系膜上、下静脉,在肠壁黏
膜下产卵,部分产卵异位千脑的小静脉可引起大脑损害,或经血液循环进入脑内 。
【病理】
脑血吸虫病虫卵以卵栓的方式沉积于脑引起脑病理变化,另外成虫或虫卵分泌的代谢产物引起
中枢神经系统中毒或过敏反应 。 主要病理改变为虫卵寄生后引起脑实质细胞坏死和钙沉积,炎性渗
出物含有嗜酸性粒细胞和巨大细胞,形成肉芽肿多侵犯大脑皮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