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7 - 第九版神经病学
P. 297

第十二章 中枢神经系 统感染性疾病                                              287

程 。 不良反应有澹妄、震颤、皮疹、血尿、血清转氨酶暂时性升高等 。 对临床疑诊又无条件作病原学检
查的病例可用阿昔洛韦进行诊断性治疗 。 近年已发现对阿昔洛韦耐药的 HSV 株,这类患者可试用賸
甲酸钠和西多福韦治疗 。

      (2己)更昔洛韦 (ganciclovir) : 对阿昔洛韦耐药并有 DNA 聚合酶改变的 HSV 突变株对更昔洛韦亦
敏感 。 用量是 5 ~ lOmg/(kg? d), 每 12 小时 一 次,静脉滴注,疗程 14 ~21 天 。 主要不良反应是肾功
能损害和骨髓抑制(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减少),并与剂量相关,停药后可恢复 。

     2. 肾上腺皮质激素 对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本病尚有争议,但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控制 HSE 炎症

反应和减轻水肿,对病情危重、头颅 CT 见出血性坏死灶以及白细胞和红细胞明显增多者可酌情使用 。
地塞米松 10 ~ 15mg, 静脉滴注,每日 1 次, 10 ~ 14 天;或甲泼尼龙 800 ~ 1000mg, 静脉滴注,每日 1 次,
连用 3 ~5 天后改用泼尼松口服,每日 60mg 清晨顿服,以后逐渐减量 。

     3. 对症支持治疗 对重症及昏迷的患者至关重要,注意维持营养及水、电解质的平衡,保持呼吸

道通畅 。 必要时可小量输血或给予静脉高营养;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抗惊厥;颅内压增高者及时给
予脱水降颅内压治疗 。 并需加强护理,预防压疮及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 。 恢复期可进行康复治疗 。

       【预Fo 】
       预后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是否及时 。 本病如未经抗病毒治疗、治疗不及时或不充分,病
情严重则预后不良,死亡率可高达 60% ~80% 。 如发病前几日内及时给予足量的抗病毒药物治疗或
病情较轻,多数患者可治愈 。 但约 10% 患者可遗留不同程度的瘫痪、智能下降等后遗症 。

二、病毒性脑膜炎

       病毒性脑膜炎 (viral menin界tis) 是 一 组由各种病毒感染引起的脑膜急性炎症性疾病,临床以发            师 qi
热、头痛和脑膜刺激征为主要表现 。 本病大多呈良性过程 。

       【病因及发病机制]
      85% -95% 病毒性脑膜炎由肠道病毒引起 。 该病毒属于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有 60 多个不同亚
型,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 A 和 B 、埃可病毒等,其次为流行性腮腺炎、单纯瘛疹病毒和腺
病毒 。
       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少数通过呼吸道分泌物传播;大部分病毒在下消化道发生最初
的感染,肠道细胞上有与肠道病毒结合的特殊受体,病毒经肠道入血,产生病毒血症,再经脉络丛侵犯
脑膜,引发脑膜炎症改变 。
       [病理】
       脑膜弥漫性增厚,镜下可见脑膜有炎性细胞浸润,侧脑室和第四脑室的脉络丛亦可有炎性细胞浸
润,伴室管膜内层局灶性破坏的血管壁纤维化以及纤维化的基底软脑膜炎 。
       [临床表现】
      1. 本病以夏秋季为高发季节,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可终年发病 。 儿童多见,成人也可罹患 。 多
为急性起病,出现病毒感染的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头痛、畏光、肌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和全
身乏力等,并可有脑膜刺激征 。 病程在儿童常超过 1 周,成人病程可持续 2 周或更长时间 。
      2. 临床表现可因患者的年龄、免疫状态和病毒种类及亚型的不同而异,如幼儿可出现发热、呕
吐、皮疹等症状,而颈强轻微甚至缺如;手-足-口综合征常发生于肠道病毒 71 型脑膜炎,非特异性皮疹
常见千埃可病毒 9 型脑膜炎 。
       【辅助检查】
      脑脊液压力正常或增高,白细胞数正常或增高,可达 (10 - 1000) xl06/L, 早期以多形核细胞为
主, 8 -48 小时后以淋巴细胞为主 。 蛋白质可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含量正常 。
       【诊断]

   本病诊断主要根据急性起病的全身感染中毒症状、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淋巴细胞数轻、中度增高,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301   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