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1 - 第九版神经病学
P. 271

酗

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概述

       传统认为,神经变性疾病是一 组原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的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有时可累及
周围神经系统 。 由于现在科技的发展,包括分子影像、分子病理、分子诊断和神经生物学的发展,使我
们对许多变性疾病的病因和发展有了新的认识 。 在当前社会老龄化加速的过程中,神经变性疾病已
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领域 。

       神经变性疾病常具有下列特征:心多选择性损害特定的解剖结构和特定的神经元,如肌萎缩侧索
硬化主要累及皮质-脑干-脊髓的运动神经元,表现为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症状和体
征;@起病相对隐袭,缓慢进行性加重 。 在疾病早期有较长的无症状期,当出现临床症状时多无缓解
过程;@多 具有家族聚集性,可分为家族性和散发性,如阿尔茨海默病分为散发性和家族性; @ 治疗相
对困难,多无对因治疗药物 。 但是目前对千神经变性疾病的药物临床试验已成为 一 个热点研究领域,
多分为对症治疗和病因修饰治疗,可能在将来有新的药物问世 。

                                   第一节运动神经元病

      运动神经元病 (motor neuron disease , MND) 是一 系列以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为突出表现的慢性
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 临床表现为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不同组合,特征表现为肌无力和萎
缩、延髓麻痹及锥体束征,通常感觉系统和括约肌功能不受累 。 多中年发病,病程为 2 -6 年,亦有少
数病程较长者 。 男性多于女性,患病比例为 (1. 2 - 2. 5) : 1 。 年发病率为 1. 5/10 万- 2. 7/10 万,患病

率约为 2. 7/10 万 -7. 4/10 万 。
       [病因与发病机制】
       关千 MND 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有多种假说:遗传机制、氧化应激、兴奋性毒性、神经营养因子

障碍、自身免疫机制、病毒感染及环境因素等 。 虽然确切致病机制迄今未明,但目前较为统 一 的认识
是,在遗传背景基础上的氧化损害和兴奋性毒性作用共同损害了运动神经元,主要影响了线粒体和细
胞骨架的结构和功能 。 有资料显示,老年男性、外伤史、过度体力劳动(如矿工、重体力劳动者等)都
可能是发病的危险因素 。 此外,可能有关的因素还有:

     1. 感染和免疫 有学者认为 ALS 发病与朊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

rus,HIV) 有关 。 免疫功能测定有发现 ALS 患者 CSF 免疫球蛋白升高,血中 T 细胞数目和功能异常,
免疫复合物形成,抗神经节昔脂抗体阳性,甚至检测到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推测 ALS 的血清可能对
前角细胞等神经组织存在毒性作用 。

     2. 金属元素 有学者认为 ALS 发病与某些金属中毒或某些元素缺乏有关 。 有不少人注意到

MND 的患者有铝接触史,并发现患者血浆和 CSF 中铝含量增高 。 Canaradi 认为铝的逆行性轴索流动
可引起前角细胞中毒,导致 ALS 。 环境中金属元素含量的差异可能是某些地区 ALS 地理性高发病率
的原因 。

     3. 遗传因素 本病大多为散发, 5% -10% 的患者有家族史,遗传方式主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

传 。 最常见的致病基因是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 (superoxide dismutase 1, SOD-1) 基因,约 20% 的家

                                                                            261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