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3 - 第九版神经病学
P. 253
第十坴 脑血管病的介入诊疗 243
前后缺血区 CBF 均低,提示侧支循环不足;若用药前缺血区 CBF 下降,用药后改善,提示侧支循环代
偿不足,但血管反应性良好 。 也可采用 PET 、氝 CT 等方法评价脑代谢功能 。
二、围手术期用药
1. 抗血小板治疗 是预防围手术期脑缺血事件的重要举措,但抗血小板药物的安全性、剂量和
药物联用时间尚不统 一 。 目前临床研究所采取的方案均为:择期手术至少术前 3 -5 天联合应用阿司
匹林 100 -300mg 和氯咄格雷 75mg; 如患者需行急诊介入,则应口服负荷剂量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
林 300mg 和氯 P比格雷 300mg) 。 术后应继续口服阿司匹林 300mg 联合氯咄格雷 75mg 至少 3 个月,然
后改为阿司匹林或氯 P比格雷单药治疗终生 。
2. 抗凝治疗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造影手术多推荐 一 次性静脉推注肝素 2000U, 是否需要全程肝
素盐水导管滴注尚无共识 。 支架、球弱扩张及动脉瘤填塞等治疗手术全程应全身肝素化,肝素初始剂
量为肝素 70U/kg 体重,以后手术时间每延长 1 小时追加初始剂量肝素的 1/2 。 急诊取栓一 般不推荐
肝素化 。 静脉窦血栓介入术后需抗凝 。
3. 控制血压 术前、术中均应控制血压接近正常 。 为防止过度灌注综合征的发生,对重度狭窄或
闭塞病变的患者,术后血压应低于术前基础血压 20 -30mmHg( 但须大于 90/60mmHg); 对双侧颈动脉重
度狭窄,而此次手术仅解除了单侧血管狭窄者,血压不能太低;对长期血压偏高合并重度血管狭窄者,也要
兼顾患者对降压的耐受性 。 术后控制血压可选用乌拉地尔等,避免选用尼莫地平等扩张脑血管的药物 。
4. 他汀类治疗 对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常规术前及术后终生应用他汀类药物,大多选择高
强度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或瑞舒伐他汀钙,并根据治疗后 LDL 达标情况调整用药( 一 般推荐
LDL 为 1. 8mmoVL) 。
5. 其他术前常规应用苯巴比妥钠注射液 0. 1 -0. 2mg 肌注镇静 。 术中血管痉挛时,可用维拉帕米
(5mg 稀释到 20ml 生理盐水中, 1 -2叫/min, 每根血管 5mg) 或罄粟碱(稀释为 lmg/ml, 每次 1 -5ml, 总量
<90mg) 导管内推注,注意罄粟碱作用时间短,可导致低血压、颅内高压、癫病甚至血管痉挛加重 。
(张桂莲)
第三节 脑血管疾病介入诊疗设备及器材
—、血管造影机
血管造影机是进行血管内介入操作的基础设备,目前使用的是数字 减影血管造影 (DSA) 系统(图
10-6) 。 DSA 系统主要由五部分组成:
1. X 线发生和显像系统 包括 X 线机、光学系统、电视摄像机和监视器、影像增强器等 。
豆
图 10-6 DSA 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