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6 - 第九版生物化学
P. 316

第十五章蛋白质的合成  301

质网中执行功能的蛋白质,先经粗面内质网上附着的核糖体合成并进入内质网腔,然后随埏泡输送至                                                                                        癹 kk y,2018
高尔基复合体 。 内质网蛋白肤链的 C-端含有内质网滞留信号序列,它们被输送到高尔基复合体后,
可通过这一滞留信号与内质网上相应受体结合,随痪泡输送回内质网 。

      (三)大部分线粒体蛋白质在细胞质合成后靶向输入线粒体
       线粒体虽然自身含有 DNA 、 mRNA 、 tRNA 和核糖体等,可以进行蛋白质的合成,但绝大部分线粒
体蛋白质(超过 95%, 约 1100 种)是由细胞核基因组的基因编码,它们在细胞质中的游离核糖体中合
成后靶向输送到线粒体,其中大部分定位于线粒体基质,其他定位于内膜 、 外膜或膜间腔 。
       定位于线粒体基质的蛋白质,其前体分子的 N-端包含前导肤序列,由 20 -35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富含丝氨酸、苏氨酸及碱性氨基酸 。 这类蛋白质的靶向输送过程是: O新合成的线粒体蛋白质与热激
蛋白或线粒体输入刺激因子结合,以稳定的未折叠形式转运至线粒体外膜;?通过前导肤序列识别,
与线粒体外膜的受体复合物结合;@在热激蛋白水解 ATP 和跨内膜电化学梯度的动力共同作用下,

蛋白质穿过由外膜转运体和内膜转运体共同构成的跨膜蛋白质通道,进入线粒体基质;@蛋白质安k前ky,20体18

被蛋白酶切除前导肤序列,在分子伴侣作用下折叠成有功能构象的蛋白质。
       输送到线粒体内膜和膜间隙的蛋白质除了上述前导肤外,还另有一段信号序列,其作用是引导蛋

白质从基质输送到线粒体内膜或穿过内膜进入膜间隙。
       (四)质膜蛋白质由囊泡靶向输送至细胞膜
       定位千细胞质膜的蛋白质,其靶向跨膜机制与分泌蛋白质相似 。 不过,跨膜蛋白质的肤链并

不完全进入内质网腔,而是错定在内质网膜上,通过内质网膜”出芽”方式形成襄泡 。 随后,跨膜蛋

白质随襄泡转移至高尔基复合体进行加工,再随襄泡转运至细胞膜,最终与细胞膜融合而构成新
的质膜。

       不同类型的跨膜蛋白质以不同形式错定于膜上。例如,单次跨膜蛋白质的肤链中除 N-端含信
号序列外,还有一段由疏水性氨基酸残基构成的跨膜序列,即停止转移序列 (stop transfer
sequence), 是跨膜蛋白质在膜上的嵌入区域 。 当合成中的多肤链向内质网腔导入时,疏水的停止
转移序列可与内质网膜的脂双层结合,从而使导入中的肤链不再向内质网腔内转移,形成一次性
跨膜的描定蛋白质 。 多次跨膜蛋白质的肤链中因有多个信号序列和多个停止转移序列,可在内质
网膜上形成多次跨膜 。

       (五)核蛋白质由核输入因子运载经核孔入核
       细胞核内含有多种蛋白质,如参与 DNA 复制和转录的各种酶及蛋白质因子、组蛋白、调节基因表
达的转录因子等,它们都是在细胞质中合成后经核孔进入细胞核的,其靶向输送由特异的核定位序列
(nuclear localization sequence, NLS) 引导 。 NLS 由 4 -8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通常包含连续的碱性氨基
酸 (Arg 或 Lys), 在肤链的位置不固定,定位完成后保留于肤链而不被切除 。
       核蛋白质的靶向输送还需要多种蛋白质的参与,如核输入因子 (nuclear importin) a 和 B 、 Ras 相关
核蛋白质 (Ras-related nuclear protein, Ran) 等 。 核输入因子 a 和 B 形成异二聚体,识别并结合核蛋白
质的 NLS 序列 。 核蛋白质的靶向输送基本过程是:心在细胞质合成的核蛋白质与核输入因子结合形
成复合物后被导向核孔;@具有 GTPase 活性的 Ran 蛋白水解 GTP 释能,核蛋白质-核输入因子复合物
通过耗能机制经核孔进入细胞核基质;@核输入因子 B 和 a 先后从上述复合物中解离,移出核孔后可
被再利用,核蛋白质定位千细胞核内(图 15-15) 。
        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历经肤链合成的起始、延长、终止,以及加工和靶向输送后发挥生物学功
 能 。 其后,蛋白质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被降解 。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及其降解是几乎所有生命活动
 的基础 。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