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5 - 形势与政策 (2020年1月) 庄百鹏
P. 175

第十章 大国特色外交 彰显中国智慧

作,其自身利益也会遭受重大损失。
      但是特朗普政府企图切断中美之间的高科技交流与合作,在中国学者和学生赴美交

流学习的签证等方面制造障碍。2018 年 5 月 24 日,美国宣布,取消邀请中国参加“环太
平洋演习”。2018 年 12 月 1 日,中国科技领军企业华为首席财务官(CFO)孟晚舟在加
拿大转机时被美国、加拿大联手非法拘捕,美国企图将她引渡到美国受审。美国这次行动
的目标是想借打击华为来打击中国整个高科技产业,从而维护其全球科技霸权。特朗普政
府的这些行动将使中美关系走向部分脱钩,主要涉及高科技、两军交流和学者学生交流等
方面。

    (二)中美关系新变化
      1. 中美关系新变化的三个表现
      首先是实力对比的变化。在国际关系中,实力分配及由此而生成的权力结构对于国家
间关系的构成与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与中国相比,美国在综合实力方面仍然具有优势,
但这种优势正在加速缩小,在某些领域甚至出现了并驾齐驱的状态,如人工智能、5G 等
可能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领域。很大程度上来说,中美不是在竞争当下,而是在竞
争未来,而决定未来竞争的关键要素就是技术与创新。英国学者马丁·雅克指出:“中美
竞争最根本的问题不在于贸易,而在于创新。”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带来了中美在发展双边
关系中地位与作用的变化,即地位的对等性与作用的对称性特征更加突出,未来两国关系
谋篇定向的责任更多地取决于中国的能力与意愿。王缉思曾撰文指出:“回顾历史,在塑
造两国关系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是中国而非美国。”这一判断对于未来中美关系也具有启
发意义。
      其次是心理状态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新世纪之后,中国的发展进入快车
道,综合实力有了明显提升。2007 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
发展”。自 2008 年成功举办奥运会以及 2010 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国际社会对
于中国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令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全球作
用更加凸显。在很大程度上,中国成为世界经济的稳定锚与提振信心的动力源。为此,美
国战略界提出所谓的“中美国”“两国集团”等新概念来彰显中国的重要性。欧洲在应对
欧债危机时也表现出对中国的急迫期待,“中国拯救欧洲”的论调不胫而走。此前被西方
视为国际体系后来者、国际援助受援国、国际规范学习者与遵从者的中国成了全球经济增
长驱动者、国际制度建构的参与者与全球治理的贡献者。时至当下,美国从全球化的推动
者、自由贸易的维护者退却成反全球化的大本营、贸易保护主义的急先锋,而中国则坚定
地肩负起了推动全球化、促进自由贸易的重任。这种现象让很多西方观察家感到不可思
议,难以理解,一时也难以适应。美国前财长萨默斯 2015 年 11 月发表的文章说,“世界
还没有为中国的崛起做好准备”。
      不仅如此,金融危机后,西方世界所面临的种种困境,从美国的社会不公平(如占领

                                                   ·167·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