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8 - 第九版生物化学
P. 288
第十四章 RNA 的合成 髓 273
II 与 DNA 的非特异部位的结合,来协助 RNA pol II 靶向结合启动子 。 最后是 TF Il E 和 TFil H 加入, 完 kk y ,2018
形成闭合复合体,装配完成,这就是转录起始前复合物(动画 14-4" 真核生物转录起始前复合物形
成") 。
TFil H 具有解旋酶 (helicase) 活性,能使转录起始点附近的 DNA 双螺旋解开,使闭合复合体成为
开放复合体,启动转录 。 TFil H 还具有激酶活性,它的 一 个亚基能使 RNA pol II 的 CTD 磷酸化 。 还有
一种使 CTD 磷酸化的蛋白质是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 9 (cyclin-dependent kinase 9, CDK9) , 是正性转录
延长因子 (positive transcription elongation factor, P-TEFb) 复合体的组成部分,对 RNA pol II 的活性起正
性调节作用 。 CTD 磷酸化能使开放复合体的构象发生改变,启动转录 。 这时 TFilD 、 TFilA 和 TF II B
等就会脱离转录起始前复合物 。 当合成 一 段含有 30 个左右核昔酸的 RNA 时, TFil E 和 TFilH 释放,
RNA pol II 进入转录延长期(图 14-12) 。 在延长阶段, TFil F 仍然结合 RNA pol II, 防止其与 DNA 的结
合 。 CTD 磷酸化在转录延长期也很重要,而且 影 响转录后加工过程中转录复合体和参与加工 的酶之
间的相互作用 。
(四)少数几个反式作用因子的搭配启动特定基因的转录
上述的是典型而有代表性的 RNA pol II 催化的转录起始 。 RNA pol I 、 RNA pol 皿的转录起始与此
大致相似 。 不同基因转录特性的研究巳广泛开展,并发现数以百计、数 量 还在不断增加的转录因子 。
人类编码蛋白质的基因估计有 2 万个左右,为了保证转录的准确性,不同基因的转录起始需要不同的
转录因子来参与,这是可理解的 。 转录因子是蛋白质,也需要基因为它们编码 。 一般认为,数个反式
作用因子(主要是可诱导因子和上游因子等转录因子)之间互相作用,再与基本转录因子 、 RNA pol 搭
配而有针对性地结合、转录相应的 基 因 。 可诱导因子和上游因子常常通过辅激活因子或中介子与基
本转录因子 、 RNA pol 结合,但有时可不通过它们而直接与基本转录因子、 RNA pol 结合 。 转录因子的
相互辨认结合,恰如儿 童 玩具七巧板那样,搭配得当就能拼出多种不同的图形 。 人类基因虽数以万
计,但需 要 的转录因子可能几百个就能满足 表 达不同类型基因的需要 。 目前不少实验都支持这一理
论 。 用生物信息学估算人类细胞中大约有 2000 种编码 DNA 结合蛋白的基因,约占基因总数的 10% 。
其中大部分可能是反式作用因子 。
三、真核生物 RNA 转录延长过程不与翻译同步
真核生物转录延长过程与原核生物大致相似,但因有核膜相隔,没有转录与翻译同步的现象 。真
核生物基因组 DNA 在双螺旋结构的基础上,与多种组蛋白组成核小体 (nucleosome) 高级结构 。 RNA
pol 前移处处都遇上核小体 。 RNA 聚合 核小体
酶 (500kD, 14nmx13nm) 和核小体组蛋白
八聚体 (300kD ,6nmx 16nm) 大小差别不 (a)
太大 。 转录延长可以观察到核小体移位
和解聚现象 。 用含核小体结构的 DNA
片段作模板 , 在酶、底物存在及合适反应
条件下进行转录,能够观察到核小体移
位 。 在试管内 (in vitro) 转录实验中以 (b)
DNA 酶对 DNA 进行水解,从 DNA 电泳
图像观察到约 200bp 及其倍数的阶梯形
电泳条带 。 这种阶梯形电泳条带证明了 (c)
核小体在转录过程中存在,提示转录过
程中核小体只是发生了移位(图 14-13) 。 图 1 4-13 真核生物转录延长中的核小体移位 画纷
但在培养细胞的体内 (in vivo) 转录实验
中观察到,组蛋白中含量丰富的精氨酸 (a) RNA 聚合酶前移将遇到核小体; (b) 原来绕在组蛋白上的
DNA 解聚及 弯 曲; (c) 一个区段转录完毕,核小体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