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7 - 第九版生物化学
P. 147

132            第二篇物质代谢及其调节

               (二) ATP 是能量转移和核苦酸相互转变的核心

               细胞中存在的腺昔酸激酶 (adenylate kinase) 可催化 ATP 、 ADP 、 AMP 间互变 。当 体内 ATP 消耗过

               多(例如骨骼肌剧烈收缩)时, ADP 累积,在腺昔酸激酶催化下由 ADP 转变成 ATP 。 当 ATP 的需求量

               降低时, AMP 从 ATP 中获得 ~P 生成 ADP 。                               跁 kk y,2 018  ~kky,2018

               UTP 、 CTP 、 GTP 可为糖原 、磷 脂、蛋白质等合成反应提供能量,但它们 一 般不能从物质氧化过程中

               直接生成,而是在核昔二磷酸激酶的催化下,从 ATP 中获得 ~P 产生。反应如下:

                               ATP+UDP一 ADP+UTP

                               ATP+CDP-+ADP+CTP

                               ATP+GDP 一 A DP+GTP

               生物体内能 量 的生成 、转移 和利用都以 ATP 为中心 。 ATP 分子性质稳定,但寿命仅数分钟,不在

               细胞中储存,而是不断进行 ATP/ADP 的再循环,其相互转变的量十分可观,转变过程中伴随自由能的

               释放和获得,在各种生理活动中完成能量的穿梭转换,因此称为“能量货币” 。

               (三) ATP 通过转移自身基团提供能量

               因为 ATP 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键水解释放能 量多,并产生 Pi 、 PPi 基团,很多酶促反应由 ATP 通过

               共价键与底物或蛋白质等相连,将 ATP 分子中的                                      i
               Pi 、 PPi 或者 AMP 基团转移到底物或蛋白分子上        NH2 N -P
               而形成中间产物,使其获得更多的自由能,经过
               化学转变后再将这些基团水解而形成终产物 。                II
               因此, ATP 通过这种方式参与酶促反应并提供能
               量 ,而不仅仅是单纯的水解反应 。 例如, ATP 给          C=NH                     C=NH
               葡萄糖提供磷酸基和能量,合成的葡糖 -6-磷酸              I         肌酸激酶           I
               容易进入糖酵解或其他代谢途径 。                     H3C-N  +ATP 星  盲 比C-N                 +ADP

                                                    II
                                                    严沪

                                                    COOH                     COOH

                                                    肌酸              磷酸肌酸

               (四)磷酸肌酸也是储存能量的高能化合物                  图 6-14 高能磷酸键在 ATP 和磷酸肌酸间的转移

               ATP 充足时,通过转移末端 -P 给肌酸,生

               成磷酸肌酸 (creatine phosphate , CP) , 储存千需能较多的骨骼肌、心肌和脑组织中 。当 迅速消耗 ATP

               时,磷酸肌酸可将 -P 转移给 ADP, 生成 ATP, 补充 ATP 的不足(图 6-14) 。 所以 ATP 在体内能量捕

               获 、 转移、储存和利用过程中处千中心位置(图 6-15) 。

                                               ATP

               底物氧水化平磷磷酸酸化化}恋                              -  。p   机械能(肌收缩等)

                                                                   渗透能(物质主动转运)

                                                                   化学能(合成代谢)

                                                                   电能(生物电)

                                                                   热能(维持体温)

                                                ADP
                               图 6-15 ATP 的生成、储存和利用

     @                                第三节 氧化磷酸化的影响因素
         .1,J
               ATP 作为机体最主要的能量 载体,其生成 量主要取 决于氧化磷酸化的速率 。 机体根据自身能量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