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 - 第九版神经病学
P. 35

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  25

      1. 大脑浅静脉 分为大脑上静脉、大脑中静脉(大脑中浅静脉和大脑中深静脉)及大脑下静脉 三                                                                  汾
                                                                                                                     i
组,收集大脑半球外侧面、内侧面及脑岛的血液,汇入脑各静脉窦(图 2-20), 并与大脑内静脉相吻合 。

      2. 大脑深静脉 包括大脑内静脉和大脑大静脉(图 2-20) 。 大脑内静脉由脉络膜静脉和丘脑纹

静脉合成,两侧大脑内静脉汇合成大脑大静脉 (Galen 静脉),收集半球深部髓质、基底核、间脑和脉络
丛等处的静脉血,汇入直窦 。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脑血管疾病以动脉受累的疾病居多,其症状繁多复杂,不同血管分支的病变因损害不同区域而表
现各异 。
      (一)颈内动脉主干受累
       颈内动脉主干受累可 出 现患侧单眼一过性黑朦、患侧 Homer 征、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
优势半球受累可出现失语症,非优势半球受累可出现体象障碍 。
      (二)大脑中动脉受累

     1. 主干 心三偏症状:病灶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及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或象限盲; @优势半

球受累可出现失语症,非优势半球受累可出现体象障碍; @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

     2. 皮质支 CD上分支分布于眶额部、额部、中央前回及顶叶前部,病损时出现对侧偏瘫和感觉缺

失,面部及上肢重千下肢, Broca 失语(优势半球)和体象障碍(非优势半球); @下分支分布千颐极、颖
叶前中后部及颓枕部,病损时出现 Wemicke 失语、命名 性失语和行为异常等,常无偏瘫 。

     3. 深穿支 心对侧中枢性偏瘫,上下肢均等,可有面舌瘫; @对侧偏身感觉障碍; @ 可有对侧同

向性偏盲; @优势半球可出现皮质下失语 。
      (三)大脑前动脉受累

      1. 主干 心病灶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及偏瘫,以面舌瘫及下肢瘫为重,可伴轻度感觉障碍;@尿渚

留或尿 急 ;@精神障碍如淡漠、反应迟钝、欣快、始动障碍和缄默等,常有强握与吸吮反射;@优势半球
受累可出现上肢失用,也可出现 Broca 失语 。 详见第九章第 二节 。

     2. 皮质支 心对侧下肢远端为主的中枢性瘫,可伴感觉障碍; @对侧下肢短暂性共济失调、强握

反射及精神症状 。

     3. 深穿支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及上肢近端轻瘫 。

      (四)大脑后动脉受累

     1. 主干 出现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丘脑综合征,优势半球病变可有失读 。
     2. 皮质支 心对侧同向性偏盲或象限盲,而黄斑视力保存(黄斑回避现象),双侧病变可出现皮

质盲; @优势侧颖下动脉受累可见视觉失认及颜色失认;顶枕动脉受累可有对侧偏盲,视幻觉病性发
作,优势侧病损可有命名性失语 。

     3. 深穿支 心丘脑穿通动脉受累产生红核丘脑综合征; @ 丘脑膝状体动脉受累可见丘脑综合

征,详见第九章第 二节; @ 中脑支受累出现 Weber 综合征或 Benedikt 综合征,详见本章第一节 。
      (五)基底动脉受累

     1. 主干 引起脑干广泛性病变,累及脑神经、锥体束及小脑,出现眩晕、呕吐、共济失调、瞳孔缩

小、四肢瘫痪、肺水肿、消化道出血、昏迷和高热等,甚至死亡 。

     2. 基底动脉尖部 基底动脉尖分出了小脑上动脉和大脑后动脉,供应中脑、丘脑、小脑上部、颗

叶内侧及枕叶,受累时可出现基底动脉尖部综合征,表现为: 心 眼球运动及瞳孔异常; @对侧偏盲或皮
质盲; @严重的记忆障碍; @少数患者可有脑千幻觉,表现为大脑脚幻觉(以视幻觉为主,常白天消失,
黄昏或晚上出现)及脑桥幻觉(罕见,主要表现为空间知觉障碍); @可有意识障碍 。

     3. 内听动脉 表现为病灶侧耳鸣、听力减退、眩晕、呕吐及眼球震颤 。
     4. 中脑支可出现 Weber 综合征或 Benedikt 综合征 。
     5. 脑桥支可出现 Millard-Gubler 综合征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