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 - 第九版神经病学
P. 13

酗

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
               病损的定位诊断

                                               概述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包括定位诊断(病变部位诊断)和定性诊断(病因诊断)两个部分 。 临床医
师根据解剖学、生理学和病理学知识及辅助检查结果对症状进行分析,推断其发病部位,称为定位诊
断;在此基础上确定病变的性质和原因,这 一过程称为定性诊断 。 定位诊断是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的第
一步,正确完成定位诊断取决于 三个因素, 一 是对神经系统解剖、生理和病理的理解,二是对这些结构
病损后症状的掌握, 三 是临床基本功的扎实运用 。 本章主要讨论神经结构病损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
系,为临床定位诊断提供理论基础 。

       神经结构病损后出现的症状,按其表现可分为四组,即缺损症状、刺激症状、释放症状和断联休克
症状 。 少缺损症状:指神经结构受损时,正常功能的减弱或消失 。 例如 一 侧大脑内襄区梗死时,破坏
了通过内囊的运动和感觉传导束而出现对侧偏瘫和偏身感觉缺失;面神经炎时引起面肌瘫痪等 。
@刺激症状:指神经结构受激惹后所引起的过度兴奋表现,例如大脑皮质运动区受肿瘤、瘢痕刺激后
引起的癫病;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坐骨神经痛等 。 @ 释放症状:指高级中枢受损后,原来受其抑制的
低级中枢因抑制解除而出现功能亢进 。 如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后出现的锥体束征,表现为肌张力增高、
腿反射亢进和病理征阳性;基底核病变引起的舞蹈症和手足徐动症等 。 @断联休克症状:指中枢神经
系统局部发生急性严重损害时,引起功能上与受损部位有密切联系的远隔部位神经功能短暂丧失 。
如较大量 内囊出血急性期,患者出现对侧肢体偏瘫、肌张力减低、深浅反射消失和病理征阴性,称脑休
克;急性脊髓横贯性损伤时,损伤平面以下表现弛缓性瘫痪,称脊髓休克 。 休克期过后,多逐渐出现受
损结构的功能缺损症状或释放症状 。

                                    第一节中枢神经

       中枢神经系统 (central nervus system , CNS) 包括脑和脊髓,脑分大脑、间脑、脑干和小脑等部分,脊
髓由含有神经细胞的灰质和含上、下行传导束的白质组成 。 不同的神经结构受损后,其临床症状各有
特点 。

      一、大脑半球

       大脑半球 (cerebral hemisphere) 的表面由大脑皮质所覆盖,在脑表面形成脑沟和脑回,内部为白
质基底核及侧脑室 。 两侧大脑半球由阱抵体连接 。 每侧大脑半球借中央沟、大脑外侧裂和其延长
线、顶枕沟和枕前切迹的连线分为额叶、顶叶、颐叶和枕叶,根据功能又有不同分区(图 2-1) 。 此外,
大脑还包括位于大脑外侧裂深部的岛叶和位千半球内侧面的由边缘叶、杏仁核、丘脑前核、下丘脑等
组成的边缘系统(图 2-2 、图 2-3) 。

       两侧大脑半球的功能不完全对称,按功能分优势半球和非优势半球 。 优势半球为在语言、逻辑思
维、分析综合及计算功能等方面占优势的半球,多位于左侧,只有一小部分右利手和约半数左利手者

                                                                          3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