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2 - 形势与政策 (2020年1月) 庄百鹏
P. 192

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指导

际共同发展,那是因为中国有着广大的胸怀。但是,现在的中国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
则会被要求得更多。

      从世界历史发展的经验来看,大国的合理性主要源于大国对别的国家的溢出,往往
通过国际社会的一致认可,大国的地位才能稳固。所以,作为大国,中国必须习惯在聚光
灯下生活,必须习惯从一个发展中国家到世界一流大国这样一个身份的转换,必须习惯权
利、责任、义务的转换。过去几年,这些信号已经越来越明显了。比方说,要求中国承担
更多的国际责任。比方说,美国或一些西方国家提出中国是不是不再享受世界银行、国际
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针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条件,提出在与中国进行贸易谈判的时候认定
中国国家身份,等等。这些都释放着一个信号,未来针对中国的色彩还会更加浓重。以上
是一些所谓的“中国责任论”,还有炒作“中国威胁论”的。原来我们讲有硬实力、软实
力,美国人提出巧实力,现在突然有人提出“锐实力”,对我国自然的发展过程中一些合
理的体现给予不同的解读。为什么会给予不同的解读?

      四十年以前的中国可能不会像现在这样被炒作。但是,崛起中的国家就会有一些崛起
中的国家的特点,所以有一些矛头就会对准我们。对此,我们可能要习惯。用一个通俗的
话来说,前几年大家常常在说要学会挨骂,现在还要学会忍受被人曲解。比方说,最近,
美国阻止了两通的收购(博通收购高通),原因就是“中国威胁论”,但是据某些分析,主
要是因为美国想维持自己在未来通信领域的领先地位,但只要摆出“中国威胁论”的由
头,美国国内反对的声音就被压制了,因为这形成了某种形式上的美国国内的政治正确。
再比如,美国的几大情报机构共同参加了美国参议院情报委员会的听证会,集体建议民众
抵制购买中国的电子信息产品。这些其实都是“中国威胁论”的一些新表现。这些也是中
国从一个发展中国家到一个崛起中大国的转变过程中必须要适应的新情况。

      我们现在提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些国家可能领会了我们要为全人类共同事
业奋斗的情怀,有些国家可能认为中国在修正现行的国际秩序,这是两种不同的认识。为
什么会有关于中国要挑战现行国际秩序的认识呢?因为某些国家或者说某些思想是建立在
以前的线性认识的基础之上,认为一个崛起中的国家必然要挑战秩序才能够实现自己的崛
起。这跟中国的道路其实并不相同。但是,化解误解、增信释疑,是我们实现从一个贫穷
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到一个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崛起中的大国的转变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
题。因此,必须处理好发展与崛起的关系。

    二、处理好对内与对外的关系

      首先是平衡对内和对外用力的问题。现在,我国国内面临三大攻坚战——防范化解
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这些都需要用力。同时,我国国内的发展还存在不平衡
不充分的情况。当然,每个国家也都面临国内问题,在当前的形势下,有些国家有内顾倾
向,产生强烈的民粹主义倾向、排外主义倾向,导致全球化的退潮。那么,在这种情况下

                                                   ·184·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