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2 - 第九版生物化学
P. 52

厂

                                                                                                                               第二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37

                                                                                                                                                                                                                                                                                                                          奂 kk y,2 018  奂 kk y,2 018

         (二)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

        J. Watson 和 F. Crick 提出的 DNA 双螺旋结构具有下列特征:

         1. DNA 由两条多聚脱氧核昔酸链组成 两条多聚脱氧核昔酸链围绕着同一个螺旋轴形成反平
   行的右手螺旋 (right-handed helix) 的结构(图 2-8) 。 两条链中一条链的 5'-+3' 方向是自上而下,而另一
   条链的 5'-+3' 方向是自下而上,呈现出反向平行 (anti-parallel) 的特征。 DNA 双螺旋结构的直径为

   2. 37nm, 螺距为 3. 54run 。 (动画 2-1 "DNA 的二级结构")
        2. DNA 的两条多聚脱氧核昔酸链之间形成了互补碱基对 碱基的化学结构特征决定了两条链

   之间的特有相互作用方式:一条链上的腺嗦呤与另一条链上的胸腺啥唗形成了两对氢键;一条链上的
   鸟嗦呤与另一条链上的胞啼唗形成了三对氢键(图 2-9) 。 这种特定的碱基之间的作用关系称为互补
   碱基对 (complementary base pair) , DNA 的两条链则称为互补链 (complementary strand) 。碱基对平面
   与双螺旋结构的螺旋轴近乎垂直 。 平均而言,每一个螺旋有 10.5 个碱基对,碱基对平面之间的垂直
   距离为 0. 34nm 。

   - -大沟- -                                          大沟

                                                ----

                                                                  H  cii广,

                          >', ,''(N N

                          \/'({J..μ,,I N
   、....、----一心糖的C-1--------
                      小沟      jl 接戊糖的C-1',      小沟
                          接戊糖的 C-1'

   鸟骠呤胞喀唗                                       腺骠呤胸腺喀唗

                                                       图 2-9 互补碱基对
   腺嗦呤与胸腺啼唗通过两对 氢 键形成碱基对;鸟嗦呤与胞瞪唗通过三对氢键形成碱基对

   3. 两条多聚脱氧核昔酸链的亲水性骨架将互补碱基对包埋在 DNA 双螺旋结构内部 多聚脱氧核

   昔酸链的脱氧核糖和磷酸基团构成了亲水性骨架 (backbone) , 该骨架位千双螺旋结构的外侧,而疏水性

   的碱基对包埋在双螺旋结构的内侧(图 2-10) 。 DNA 双链的反向平行走向使得碱基对与磷酸骨架的连接

   呈现非对称性,从而在 DNA 双螺旋结构的表面上产生一个大沟 (major groove) 和一个小沟 (minor groove) 。

   4. 两个碱基对平面重叠产生了碱基堆积作用 在

   DNA 双螺旋结构的旋进过程中,相邻的两个碱基对平

   面彼此重 叠 (overlapping) , 由此产生了疏水性的碱基                                       碱基
   堆积力 (base stacking force) (图 2-11) 。 这种碱基堆积

   作用十分重要,它和互补链之间碱基对的氢键共同维

   系着 DNA 双螺旋结构的稳定 。

   (三) DNA 双螺旋结构的多样性

   J. Watson 和 F. Crick 提出的 DNA 双螺旋结构模

   型是基于在 92% 相对湿度下得到的 DNA 纤维的 X 射

   线衍射图像的分析结果。这是 DNA 在水环境下和生

   理条件下最稳定的结构 。 随着研究的深入,入们发现                    脱氧核糖

   DNA 的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溶液的离子强度或相对                    图 2-10 DNA 双螺旋结构的示意图(俯视图)                                                                                                                                                                                                                                                                @
   湿度的变化可以使 DNA 双螺旋结构的沟槽、螺距 、 旋                 为清晰起见,图中只显示了双链中的一条 。 脱
   转角度、碱基对倾角等发生变化。由千历史原因,人                      氧核糖和磷酸基团构成的亲水性骨架位于双螺                                                                                                                                                                                                                                                                    面i
   们将 J. Watson 和 F. Crick 提出的双螺旋结构称为 B         旋结构的外侧,而疏水的碱基位于内部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