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6 - 形势与政策 (2020年1月) 庄百鹏
P. 186
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指导
(一)倡导“合作共赢”模式
针对经济全球化过程的“竞争博弈模式”,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合作共赢”
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事业是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事业。”“合作共赢”是人
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
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你输我赢的零和游戏不再符合时代逻辑,和
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各国人民共同呼声。”也就是说,经济全球化不能再沿着以往
那种丛林法则和零和游戏的模式走下去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才是世界发展的大
势。一个国家要发展繁荣,就必须把握和顺应这个世界大势。
(二)追求国际公平正义
当前的经济全球化是在资本逻辑支配下进行的,资本逻辑本身所关注的是“利益的最
大化”而不是公平正义。这种价值取向在当今已经赤裸裸地呈现出来,“没有永恒的敌人,
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似乎已成为公认的通则。在这个通则之下,很多人
已经不相信有什么普遍的国际正义,不相信正义原则可以引领世界潮流。针对这种情况,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
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
对以强凌弱,“让发展繁荣、公平正义的理念践行人间”!
(三)追求国际关系民主化
针对目前少数西方发达国家主宰经济全球化过程以及由此形成的单边主义、霸权主
义,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世界命运握在各国人民手中,人类前途系于各国人民的抉
择,因而“我们要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不能搞‘一国独霸’或‘几方共治’。世界命运
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
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他强调,“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支持扩
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主张世界上的事情应该由各国人民商量着
办,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
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
统安全威胁。
(四)追求持久和平
持久和平,自古以来就是各民族国家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梦寐以求的理想。和平与
发展依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并把追求持久和平作为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价值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和平是人民的永恒期望。没有和
平,发展就无从谈起。从历史上看,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始终崇尚和平、和
睦、和谐的生存状态,自古就提出了“国虽大,好战必亡”的箴言,“以和为贵”“和而不
同”“化干戈为玉帛”“睦邻友邦”“天下大同”等理念更是世代相传。因此,“我们将坚定
·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