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0 - 形势与政策 (2020年1月) 庄百鹏
P. 150
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指导
妫水河畔让山水颂歌感动心灵,如何展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总面积约 503 公顷的北京
世园会核心园区就是设计师将要泼墨的崭新画卷。
“从 2014 年到现在,主创人员的设计图和现场照片数以万计,塞满了 3TB 的硬盘,
相当于把卷帙浩繁的 300 本世界名著存储了 30 遍。”侯爽是北京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主创
设计师,她担纲世园会园区空间规划和核心景观区设计。从第一次拿出规划设计方案到最
终定稿,侯爽和她的团队画了删,删了画。百易其稿的背后是他们对园区每寸土地和景观
肌理的精准把控。
2016 年,相关规划设计工作接续完成,但对于北京世园会而言,这仅仅是九层之台
初见累土。从小小鱼塘到 7.3 万平方米的妫汭湖,从一片空旷的园区到用 158 万吨泥土堆
筑起的 25 米高的天田山,北京世园会“三月挖一湖,五月筑一山”,展现中国速度;从中
国馆打下的第一根基础桩,到国际馆“种”下的第一朵“花伞”,形似如意的中国馆和 94
朵“花伞”组成的国际馆见证中国匠心……
“建永宁阁时正值寒冬,零下 25 摄氏度的天气,在室外干半小时力气活,从眉毛到
嘴唇就挂满冰碴,我们就是在这种条件下捶打夯实永宁阁 1941 根混凝土桩基的。”姚宝琪
说,“中国匠人用自己的手艺和速度告诉世界,我们准备好了!”
在两年多建设过程中,数以万计的中国匠人不舍昼夜,勤劳工作,构成园区一道独具
魅力的风景。北京世园局副局长叶大华介绍,园区日均施工人员 1 万人左右,参与世园会
各项设计的单位有十多家,施工单位、展陈单位数百家,大家联袂协作如同一人。
七载过往,从“野色浩无主”的农家老舍到“一心、两轴、三带、多片区”的万花之
园,长城脚下这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卷,正在静待全球客人到来。
三载寻花花千树,一枝一叶总关情
四月的京郊,桃红柳绿,草长莺飞。转眼间北京世园会园区已是生机盎然,百花满
园。“北京世园会将集中展示 1200 种新优品种植物。”叶大华说,这其中不仅包括从我国
最北端到最南端的各种不同园艺植物,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新品种。
最是春色留不住。4 月底的延庆依然会有大风和晚霜,最低平均气温只有 7 摄氏度,
除为数不多的高寒带植物,如何让这些娇嫩珍贵的花卉苗木在寒冷地区成活并如期绽放,
是摆在中国园艺师面前的一道难题。“我们 3 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寻花之旅’。”北京市花
木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学斌说,这不仅要求对当地的气候、土壤、环境有精准的分析和判
断,还要对成千上万花卉品种的习性、周期、甚至基因特点了然于胸。
在延庆测试基地,通过这 3 年对新品种的引种、评估、筛选,中国园林人最终在 1344
个引进花卉品种中,筛选出了 1078 个适宜世园会应用的品种投入规模化生产。其中不仅
有来自祖国大江南北的奇花异草,更有漂洋过海而来的异国花卉,目前国际展园内有 30%
左右的植物是从海外直接运送而来。
北京市园林绿化集团世园会项目负责人张睿告诉记者,这次世园会会期将历经春、
·1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