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5 - 形势与政策 (2020年1月) 庄百鹏
P. 145

第八章 改善两岸关系 促进和平发展

购房资格、文化体育、职称评审、分类招考等方面提供更多便利和支持。
    “26 条措施”显示了推动两岸和平发展促进经济社会融合仍是对台工作主旋律。习近

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40 周年纪念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的“深化两岸融合
发展,夯实和平统一基础”,其内涵包括了推进两岸经济层面的融合发展,也包括推进社
会文化层面的融合发展。“26 条措施”是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具体落实,它既包括
鼓励台商台企“同等参与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创新、检测评定、示范应用体系建设,可同等
参与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工业设计中心建设”“按市场化原则
参与大陆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产品测试和网络建设”等经济层
面的举措,也包括“台湾同胞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使领馆寻求领事保护与协助,申请
旅行证件”,“在大陆高校、科研机构、公立医院、高科技企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台湾同
胞,符合条件的可同等参加相应系列、级别职称评审,其在台湾地区参与的项目、取得的
成果等同等视为专业工作业绩,在台湾地区从事技术工作的年限同等视为专业技术工作年
限”等社会文化层面的举措。相信一旦“26 条措施”在大陆 30 余个省市自治区、2000 余
个县市和数以千计的行业得到落实,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定会再上层楼。

    “26 条措施”表达了大陆方面与台商台企共享国家发展红利的真诚意愿。当前世界经
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是全球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期,在物联网、金融科技、共享经
济等创新的科技与思维冲击下,未来经济发展、产业发展、政府决策、民生生活都将进入
崭新的世代,加上自由贸易、区域整合仍是进行时,民进党当局一系列“降低对单一国
家、单一市场的依赖”“亲美远中”的举措与国际经济走向南辕北辙,如按这一方向布局,
只能使台商台企在新一轮发展中沉沦。“26 条措施”为台商台企铺平了一条阳光大道,将
有助于台商台企在这一轮国际及大陆市场调整、发展中找到新的机会,台商台企唯有尊重
经济规律,深化两岸经济合作、不断创新两岸经济合作模式,实现跨区域、跨产业、跨领
域的合作,才能在全球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26 条措施”明文落实了让台湾人民有背靠强大祖国的荣耀、归属和安全感的举措。
以人民福祉为依归造福民众,不仅惠民还要让台湾人民有安全有尊严有依归感,这是“26
条措施”中隐含的又一精神。“26 条措施”中特别列出:“台湾同胞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
驻外使领馆寻求领事保护与协助,申请旅行证件”“持台湾居民居住证的台湾同胞在购房
资格方面与大陆居民享受同等待遇”“在大陆高校、科研机构、公立医院、高科技企业从
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台湾同胞,符合条件的可同等参加相应系列、级别职称评审,其在台湾
地区参与的项目、取得的成果等同等视为专业工作业绩,在台湾地区从事技术工作的年限
同等视为专业技术工作年限。”在大陆推进深化两岸融合的今天,这类政策举措将会越来
越多,“为台湾同胞台湾企业提供同等待遇”的平台不断完善,台胞台企在大陆就业创业
天地将不断拓展。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中国大陆国力的增强,外交、经济、法律等各种保护海外中国人

                                                   ·137·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