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9 - 第九版生物化学
P. 249

234  第 三篇 遗传信息的传递

     复制起点

                   (a) 原核生物环状DNA 的单点起始双向复制

                                                      奂 kk y,20 1 8  \;Qkk y,2018

                复制起点 o  复制起点 o              3,5'

     5,3'

                   (b) 真核生物DNA 的多点起始双向复制
                   图 1 2-3 DNA 复制的起点和方向

            真核生物基因组庞大而复杂,由多个染色体组成,全部染色体均需复制,每个染色体又有多个起

     点,呈多起点双向复制特征(图 12-3b) 。 每个起点产生两个移动方向相反的复制叉,复制完成时,复

     制叉相遇并汇合连接 。 从一个 DNA 复制起点起始的 DNA 复制区域称为复制子 (replicon) 。 复制子是
     含有一个复制起点的独立完成复制的功能单位。高等生物有数以万计的复制子,复制子间长度差别
     很大,约在 13 -900kb 之间 。

           三、 DNA 复制以半不连续方式进行

            DNA 双螺旋结构的特征之一是两条链的反向平行,一条链为 5' 至 3' 方向,其互补链是 3' 至 5 ' 方
     向 。 DNA 聚合酶只能催化 DNA 链从 5' 至 3' 方向的合成,故子链沿着模板复制时,只能从 5' 至 3' 方向
     延伸 。 在同一个复制叉上,解链方向只有一个,此时一条子链的合成方向与解链方向相同,可以边解
     链,边合成新链 。 然而,另一条链的复制方向则与解链方向相反,只能等待 DNA 全部解链,方可开始
     合成,这样的等待在细胞内显然是不现实的 。

            1968 年,冈崎 (OkazakiR) 用电子显微镜结合放射自显影技术观察到,复制过程中会出现一些较
     短的新 DNA 片段,后人证实这些片段只出现于同一复制叉的一股链上。由此提出,子代 DNA 合成是
     以半不连续的方式完成的,从而克服 DNA 空间结构对 DNA 新链合成的制约 。

            目前认为,在 DNA 复制过程中,沿着解链方向生成的子链 DNA 的合成是连续进行的,这股链称

     为前导链 (leading strand) ; 另一股链因为复制方向与解链方向相反,不能连续延长,只能随着模板链

     的解开,逐段地从 5'-+3' 生成引物并复制子链。                                      - 3'
     模板被打开一段,起始合成一段子链;再打开一
     段,再起始合成另一段子链,这一不连续复制的                                             5'
     链称为后随链 (lagging strand) 。 前导链连续复

     制而后随链不连续复制的方式称为半不连续复              5'
     制(图 12-4) 。 在引物生成和子链延长上,后随        3'
     链都比前导链迟一些,因此,两条互补链的合成
                                                                     5'
     是不对称的 。
                                           图 12-4 DNA 的半不连续复制
            沿着后随链的模板链合成的新 DNA 片段

     被命名为冈崎片段 (Okazaki fragment) 。真核冈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